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单元
地质工程学科中心

 

历史渊源:

  地质工程学科中心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谷德振研究员为首任主任。研究室于1985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重组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2024年组建为地质工程学科中心。

  回顾中心发展历程,涌现了谷德振院士、王思敬院士、汪集暘院士、孙广忠研究员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家,服务了武汉长江大桥、三峡大坝、金川镍矿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创立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形成了岩体结构控制论等理论体系,编制了首版《中国大地热流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研究中心。

总体定位:

  面向工程地质力学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从地球系统科学出发,聚焦人类工程活动与地球多圈层的相互作用,通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岩土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工程地质力学新理论,解决国家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地质碳汇、地热利用与地质灾害防控提供支撑,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美丽中国建设。

研究方向:

  中心将聚焦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球多圈层的相互作用,研究工程地质体的成因、结构、演化及地下水循环规律,阐明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化学场、生物场等多场多相耦合机制,发展地质工程与地质环境互馈理论,开展重大地质工程与环境的适宜性评估,研发地质体结构和特性的智能感知与测试、地质环境监测与改造等技术。

人才队伍:

  中心集中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岩土力学等多学科人才,现有成员30人,其中正高级10人,副高级16人,中级3人,秘书1人。杰出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中长期目标:

  实验室聚焦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领域的前沿热点和关键技术,为国家重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周期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动行星地质工程、生态地质工程等新兴交叉方向的培育,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利用科教融合优势,培养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应用实践复合型高端工科人才。以重大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深部地质工程与地质碳汇、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工程地质力学新理论与新方法,为攻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和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中心近期重点研究方向:

  ■ 工程地质体结构与特性
  ■ 深部地质工程与地质碳汇
  ■ 地质灾害与绿色防控
  ■ 地下水循环与水岩气相互作用
  ■ 地热地质与热储工程

主 任:祁生文

副主任:黄天明

——学科组信息——

工程地质力学与碳中和地质工程
组长:
祁生文
成员:王思敬 秦四清 尚彦军 李志清 李丽慧 王学良
  赵海军 薛雷 郭松峰 郭捷 梁宁 邹宇 陈竑然
   李光 朱维伟 侯晓坤 黄北秀

水文地质与地热资源
组长:
黄天明
成员:汪集暘 庞忠和 李义曼 张艳 孔彦龙 郑博文
   王赞 李原 王光杰 程远志 张毓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