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Fig.3s.jpg
吕彦等-JGR:东加勒比地区俯冲弧后地幔结构新认识 2021-04-14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在弧下100±20 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这导致了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也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千米深的区域,如小安的列斯岛...
   查看详细>>>>
Fig.3s.jpg
Khanal等-Tectonics:喜马拉雅山初始隆升的地壳加厚记录 2021-04-12
     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与青藏高原一起组成了世界第三极,促成了亚洲季风环流,使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本应干旱贫瘠的我国东南沿海变成了湿润富饶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隆升过程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那么如此宏伟的山脉究竟是何时、如何开...
   查看详细>>>>
Fig.3s.jpg
王冲等-Geology:超大陆旋回中的巨大陆(Megacontinent) 2021-04-06
     目前研究认为,过去的20亿年可能存在三个超大陆,它们分别是古元古代晚期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新元古代早期的罗迪尼亚超大陆和显生宙的潘吉亚超大陆。在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一部分克拉通于5.2亿年前后在南半球形成了冈瓦纳大陆。冈瓦纳是否可称为超...
   查看详细>>>>
Fig.3s.jpg
何熹等-JGR: 地震Lg波衰减成像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软... 2021-04-02
     大约从55个百万年之前开始,来自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持续挤压和汇聚作用使青藏高原平均抬升达4 km,同时也导致了高原内地壳和地幔物质的大量流失。数值模拟和大地测量研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高原物质向外运移的主要通道。非常发育的深大断裂将这一地区划分为...
   查看详细>>>>
Fig.5s.jpg
朱日祥等-中国科学:大地幔楔诱发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2021-03-31
     环太平洋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探明金储量超过全球探明储量的10%,被称为“金指环”。其中,太平洋西岸的华北克拉通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吨,是中国最大的金成矿带,多个矿集区分布在两条北北东向展布的带上(图1)。太平洋东岸的内华达探明金储量超过6000吨,...
   查看详细>>>>
Fig.2s.jpg
张维骐等-TN:洋底高原增生诱发俯冲起始的岩石学证据 2021-03-30
     洋底高原广泛分布于洋盆中,约占据现今洋盆总面积的5%,它是除大洋中脊之外洋壳形成的主要部位。洋底高原具有异常厚(~10-30 km)的洋壳,其成因通常认为与深部来源的地幔柱活动有关,因此是研究地幔柱动力学演化、深部地幔不均一性等地质问题的重要对象。较厚的洋...
   查看详细>>>>
Fig.4s.jpg
蔡书慧等-PNAS:东南亚考古磁学结果揭示地磁场负异常 2021-03-26
     地磁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能够反映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状态,同时环绕在地球周围,保护着地球宜居环境。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在认识地球深部动力机制、地表过程和环境、现代地磁场特征和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不同时空分布的高质...
   查看详细>>>>
共16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4647484950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