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Fig.3s.jpg
朱日祥等-RG:大陆起源、增生与改造 2021-08-31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和月球都具有类似的核-幔-壳结构,但唯独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长英质的大陆地壳。大多数情况下,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古老得多。最古老的陆壳岩石年龄高达40亿年,最古老的锆石年龄高达44亿年,而最古老的洋壳年龄不超过2.5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大...
   查看详细>>>>
Fig.4s.jpg
王新等-JGR:构筑精细城市盆地结构——基于密集台阵的... 2021-08-30
     在人口稠密且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特大城市(如洛杉矶、旧金山、成都、东京等),开展城市盆地结构探测对地震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因为盆地的“场地效应”会放大地震动的振幅、增加其持续时间。近年来,随着便携式一体化短周期节点地震仪的快速发展,短周期...
   查看详细>>>>
Fig.4s.jpg
刘通等-GCA:新特提斯软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循环的古老... 2021-08-23
     软流圈是地球内部一个“承上启下”的圈层。软流圈地幔在大洋中脊被动上涌而发生减压熔融,形成的熔体向上抽取进入岩浆房并经历一系列演化后形成洋壳,熔融的残留即为大洋岩石圈地幔。根据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较为均一的化学成分,早期研究推测地幔对流可有效导致...
   查看详细>>>>
Fig.3s.jpg
陈瑛等-JGR:中国东北五大连池富钾板内火山成因机制—... 2021-08-09
     全球大多数成因与板块活动有关的火山沿着板块边界分布,而一些远离板块边界的板内火山,其成因不能用经典的板块理论解释,一直是地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东北地区有广泛发育的590多座新生代板内火山,其中位于大、小兴安岭和松辽盆地的边界三角区域的五大连池火...
   查看详细>>>>
Fig.2s.jpg
王学良等-EG&RS:青藏高原构造内动力作用下浅地表岩体... 2021-07-26
     岩体强度是工程地质学中浅层地表岩体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时空预测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岩体结构控制理论,岩体强度受岩体结构(结构体和结构面)的控制。其中,构造结构面是岩体结构面的重要类型。前人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对伴生断层的构造结构面特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查看详细>>>>
Fig.3s.jpg
章敏等-Geology: 浙江煤山晚二叠世“金钉子”剖面磁性... 2021-07-21
     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事件(EPME)是显生宙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超过80%海洋生物种的消失,同时重创了陆地生态系统。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主要为浅海相-斜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完整记录了晚二叠世海相生物灭绝过程;该剖面包括了二叠纪-三叠纪界线(PTB)和长...
   查看详细>>>>
Fig.3s.jpg
范兴利等-Geology:岩石圈结构差异对中国东北地区第四... 2021-07-20
     中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及其东西两翼发育众多的第四纪板内火山,包括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镜泊湖火山、阿巴嘎火山、哈拉哈火山、五大连池火山、诺敏河火山等(图1A)。这些年轻板内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是涉及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
   查看详细>>>>
共16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4142434445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