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Fig.3.jpg
刘鹏等-GCA:全球性地幔亏损始于何时 2021-11-29
     地球形成最初的十亿年是地质历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一个时期。地球早期的高热流环境,强烈的陨石轰击,以及复杂的变质变形作用的叠加,使得诸多关键地质记录残缺不全。而与此相关的早期地壳-地幔的性质、地球早期的构造体制等问题仍然是现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问题。...
   查看详细>>>>
Fig.3.jpg
蔡春芳等-Geology等:盆地内甲烷产生与氧化作用 2021-11-26
     甲烷不仅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问题,也被认为与地质历史上的氧化事件和雪球地球事件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太古代大气富含甲烷,大氧化事件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甲烷生成量减少或甲烷从地球上逃逸;然而,尚不能排除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AOM)。现代海洋中,生物甲...
   查看详细>>>>
Fig.1.jpg
孙文杰等-JGR:一种表征强Es不均匀体的指数 2021-11-26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是在风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金属离子层。由于风剪切结构受到多种物理机制的调制,因此Es层内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不均匀结构。在之前的研究中,孙文杰等(201...
   查看详细>>>>
Fig.4.jpg
高一帆等-EPSL:岩石圈性质不均一性控制伊朗高原东北部... 2021-11-24
     伊朗高原由新生代时期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的阿拉伯—欧亚大陆碰撞产生(图1a)。相比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海拔较低、面积较小,且阿拉伯与欧亚大陆不仅碰撞时间较晚,碰撞后的汇聚量也较少。因此,伊朗高原可能类似于尚未成熟的青藏高原,...
   查看详细>>>>
Fig.2.jpg
戎昭金等-JGR:行星偶极磁场分析新方法 2021-11-19
     众所周知,地球具有全球性的偶极磁场。 地球偶极磁场起源于内部发电机,向外延展到太空,与外部太阳风等离子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磁层空间。地球全球偶极磁场能有效屏蔽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使得磁层犹如一个保护罩庇护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见图1...
   查看详细>>>>
image001.jpg
朱日祥等-中国科学:新特提斯洋演化与动力过程 2021-11-19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状大洋,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局部跨越晚古生代到早新生代。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图1)。新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等资源能源战略要地。因此,...
   查看详细>>>>
Fig.3.jpg
刘东洋等-EPSL:“中-意-法阿尔卑斯地震观测计划”揭示... 2021-11-15
     地幔过渡带是410 km和660 km深度的两个全球规模的不连续面之间的地幔部分,俯冲板块和地幔对流以热扰动的形式在地幔过渡带的上(410 km)和下(660 km)边界诱发相变。地球物理观测广泛用于揭示过渡带410-、660- km间断面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理解地幔对流模式、了...
   查看详细>>>>
共16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4142434445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