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image3s.jpg
李超等-EG&MPG:深层泥岩化学压实作用与异常高压的识别... 2022-08-21
     泥岩是沉积盆地中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可作为油气的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泥岩在深埋成岩过程中发生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不但决定了泥岩的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质,也是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的最主要形成原因。因此,泥岩压实作用与许多油气地质和工程应用问题密切相关...
   查看详细>>>>
image1s.jpg
李金华等-EM:环境趋磁细菌单细胞鉴定和综合研究技术路... 2022-08-18
     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且延续至今的生命形式。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分布极广、数量庞大,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参与近40亿年的地球演化,并且还在持续影响地球的物质元素循环和气候环境变迁等。开展现代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地质记录中微生...
   查看详细>>>>
image4s.jpg
杨庚等-GRL: 日本海形成的“双扇门”张开机制——来自... 2022-08-17
     西太平洋板块的岩石圈在日本岛弧俯冲进入深部地幔。由俯冲回退造成的地幔对流驱动了大陆裂解,弧后盆地扩张以及边缘海的形成 (Martin, 2011)。然而,西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共同俯冲作用 (图1)导致了复杂的岩浆活动和多种模式的地幔对流,因而使得对日本海张开...
   查看详细>>>>
2022a图1.jpg
孙文杰等-JGR-SP:极向风驱动的等离子体耗空区 2022-07-29
     电离层的等离子体密度受到等离子体产生率、等离子体复合率和输运过程的影响。一般来讲,日出之后由于光电离的作用,等离子体产生率较高,等离子体密度会逐渐增大,并在正午附近达到最大值。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观测到白天的等离子体密度耗空,一是强地磁扰动引起...
   查看详细>>>>
cover.jpg
孙文杰等-JSWSC:汤加火山爆发引发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反... 2022-07-22
     赤道等离子体泡是一种主要在磁赤道和低纬地区观测到的大尺度电离层F层不均匀体,一般认为,磁赤道上空电离层F层的底部扰动作为种子因素受到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调制会产生赤道等离子体泡,之后逐渐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并沿着磁力线映射到低纬地区。赤道等离子体泡一般在...
   查看详细>>>>
image1.jpg
周一甲等-GRL:等离子体层顶形态特征影响锯齿极光 2022-07-18
     磁层-等离子体层-电离层的能量耦合一直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太阳风的能量、质量和动量进入磁层,增强的磁层对流电场与地球共转电场的相互作用会极大地改变等离子体层顶的形态。关于等离子体层顶受激激发表面波的可能性早在1974年就被Chen and...
   查看详细>>>>
image1.jpg
胡方泱等-GRL:大规模地壳流塑造了青藏高原东缘?——... 2022-07-14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其形成演化,特别是内部的地壳变形、加厚隆升以及向外扩张等,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青藏高原东缘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大规模的走滑断层,显著的地壳加厚及缺少新生代地壳缩短等,前人提出了三个经典的地质学模型,分别是刚性...
   查看详细>>>>
共16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2627282930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