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TUST:龙游石窟的工程地质特征 2009-03-24
1992年在中国浙江省龙游县的石岩背村,村民把散落于村庄内的五个水塘抽干后发现了气势恢宏、构造奇特的地下洞室——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又叫龙游石窟)。该洞室群(1-5号洞)具有斜顶结构,每个洞室的水平跨度在18m到34 m之间,高度在10m到20 m 之间。地下洞室顶板...
查看详细>>>> |
|
JGR:太平洋低速异常区的几何形状和速度结构 2009-03-24
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最大的速度、密度跃变带,在地幔和地核的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个区域的研究需要有地震学、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分子动力学、高温高压等多个学科的工作。其中,地震学能提供研究区域的几何形状及速度、密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将这些...
查看详细>>>> |
|
PEPI:亚洲东北部上地幔底部附近的明显地震波速异常 2009-03-18
全球和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研究都显示在俯冲带地区地震波波速结构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均匀性。特别在一些高速俯冲板块之下,常常观测到低速异常。由于层析成像方法在上地幔过渡带深度范围内分辨率较低,而且高速板块与低速异常之间可能存在折衷效应,因此这种低速异常的结...
查看详细>>>> |
|
EPSL: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圈放射性生热特征 2009-03-18
大陆岩石圈中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分布对于研究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岩石圈演化至关重要。国际上已实施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得科学家有机会直接观测地壳浅部放射性生热的分布特征。但是深部岩石的生热特征和分布仍然得依赖岩石露头或地球物理反演得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查看详细>>>> |
|
西秦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与深部过程 2009-03-12
西秦岭地区作为我国昆仑-祁连-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和贺兰-川滇构造带的交汇地带,同时也是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和青藏高原的汇聚区,对研究我国各造山带和主要地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该区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深部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认识。
我所岩石...
查看详细>>>> |
|
GEOLOGY封面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年代新证据 2009-03-03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孙继敏研究员等人最近(2009年2月)在国际著名地学刊物GEOLOGY发表了有关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年代新证据的文章(Sun et al.,Geology, 2009,37(2): 159-162)。这是孙继敏研究员近年来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