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Boreas:一个改进的现代类比法——定量重建古气候 2010-01-17
在古气候研究中,定量化工作是理解气候变化机制、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和评估古气候模拟的关键。在过去几十年来,主要通过转换函数,利用陆地和海洋的生物指标(如花粉、硅藻、昆虫、软体动物、有孔虫和沟鞭藻等)进行古气候参数的重建。根据计算原理,转换函数分为两大...
查看详细>>>> |
|
EPSL: 地幔的镁同位素组成与球粒陨石相同 2010-01-06
镁在地球中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99%的镁分布在地幔中,因此地幔的平均Mg同位素组成基本上代表了地球的平均Mg同位素组成。地球的平均镁同位素组成对研究地球的早期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地幔的镁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组成还...
查看详细>>>> |
|
EPSL:青藏高原北部沉积记录提供的高原抬升证据 2009-12-31
目前,青藏高原生长过程或机制的模式参考的地质记录主要来自高原南部和中部,而来自高原北部的记录甚少。青藏高原北部沉积物中所蕴含的造山带构造抬升和变形的时间记录,无疑为验证已有的高原抬升过程和机制的模式,或发展新的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位于柴达木盆地...
查看详细>>>> |
|
IJES:南天山为一晚古生代造山带而非三叠纪造山带 2009-12-28
位于西伯利亚、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东欧板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或阿尔泰拼贴体)不同于环太平洋俯冲型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碰撞型造山带,是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也是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最显著的地区。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西起乌...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