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气候研究中,定量化工作是理解气候变化机制、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和评估古气候模拟的关键。在过去几十年来,主要通过转换函数,利用陆地和海洋的生物指标(如花粉、硅藻、昆虫、软体动物、有孔虫和沟鞭藻等)进行古气候参数的重建。根据计算原理,转换函数分为两大类:回归法和类比法。回归法又称多变量统计分析,通过对现代组合和气候参数的关系进行拟合,获得一个转换函数,最后将这个转换函数运用到地质样品,估算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参数。类比法是寻找与某个化石组合相似的现代组合,将这些现代组合的平均气候参数视为化石组合的气候参数。目前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姜文英副研究员等人对类比法进行了改进,利用环境指标和湿润指数α(实际蒸发量和潜在蒸发量的比值)来限制现代组合的选取,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用来重建古气候的现代组合。然后以处于东亚季风区北缘、具有精确测年的巴彦查干湖的古气候记录为实例,来评价改进后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与老方法相比,本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误差,并且检测出了两个显著的气候事件,分别为发生在8500-8300年之间的冷事件和发生在2000年前后的较暖湿事件。这两个事件与全球的古气候记录相吻合,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是可靠的。另外,她们的结果还显示,木本组分与湿润指数(α)的变化高度一致,表明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湿度而非单一的气候参数(如降雨量或温度)。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SCI刊物Boreas(Jia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ology of the modern analogues technique for pala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Boreas, 2010, 39: 145-153)。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