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Fig.3s.jpg
曹明坚等-JGR:低温含水环境下磷灰石Sr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 2020-01-06
     磷灰石分布普遍,由于含有丰富的有用元素(F、Cl、S、Fe、Mn、Sr、REE)和同位素(Sr、Nd、O),已被广泛应用于示踪岩石成因。众多实验岩石学和矿床实例研究结果揭示出磷灰石结构和成分极易受到中高温(300℃-900℃)流体(包括卤水相流体、H2O-CO2流体、酸性流体)...
   查看详细>>>>
Fig.1.jpg
尧中华等-GRL:木星极光与磁层能量的对应关系——Juno... 2020-01-01
     极光是太阳系行星的普遍现象,甚至也被认为存在于系外行星。绚丽的光学现象背后对应的是丰富的空间等离子体过程。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能量最强的极光活动,而驱动木星极光的木星磁层空间有地球磁层空间的1000倍大。   在地球上,太阳风通过磁层顶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将...
   查看详细>>>>
cover.jpg
褚杨等-Tectonics:俯冲带的周期变化与华南板块晚中生... 2019-12-29
     俯冲带是地球板块汇聚消亡的地方,作为板块构造中最活跃的地质系统之一,不仅产生广阔的造山带,还可以将地表物质带入地球内部,产生巨量的火山活动。洋陆俯冲带中,大洋板块通过俯冲板块角度或速率的变化,不断切换构造挤压或伸展的模式,以此改造着俯冲带上盘的大...
   查看详细>>>>
cover.jpg
郝金来等-NSR:日本地震的发震时刻具有统计意义上的24... 2019-12-25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岩体受到构造应力长期作用所导致的突然断裂和错动。地球上平均每天发生各种震级大小的地震约上万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感知的微小地震。地震的发震时刻总体而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没有清晰可辨的周期性。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查看详细>>>>
Fig.2s.jpg
高一帆等-JGR: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特征及其... 2019-12-20
     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广泛的陆内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研究高原隆升、外向扩展及其与周边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然而,当前对该区域的壳幔变形模式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提出了中下地壳流、岩石圈垂向一致性变形等不同的端...
   查看详细>>>>
Fig.4s.jpg
赵必强等-JGR:揭示1989年超级磁暴东亚电离层东西演化... 2019-12-16
     空间天气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一种日地空间环境短时间尺度的变化过程,当空间天气变化十分剧烈时,会对人类高技术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空间天气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当属1989年3月13日的特大磁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和美国...
   查看详细>>>>
Fig.1s.jpg
何宏青等-ApJL:高能粒子在外日球层的传播 2019-12-15
     行星际辐射是行星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行星际辐射主要由太阳高能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组成,其对深空探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行星科学及其工程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例如,嫦娥四号、火星一号及国际上正开展的Parker Solar Probe、Solar Orbiter、IMAP等深空探...
   查看详细>>>>
共175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7172737475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