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所长信箱
│
内部网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
概况简介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实验观测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学会学报
│
图书馆
│
党群工作
│
创新文化
│
科学传播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研究亮点
一带一路
学术前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JAES: 藏南拉萨地块始新世地壳增厚过程研究
2012-09-07
地球物理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北部和拉萨地块南部)具有地球上最厚的大陆地壳,可达70公里以上,约是大陆平均地壳厚度的两倍。一般认为该巨厚地壳的形成与印度-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及其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运动有关。然而,对于地壳增厚机制却存在...
查看详细>>>>
Lithos: 华北22-19亿年前岩浆活动记录板块聚合历史
2012-09-05
板块构造体制下,特定构造环境形成特定的岩浆岩组合,通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记录,认识其组合、序列和成因,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处的构造背景,从而认识早期大陆演化。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澎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在研究华北...
查看详细>>>>
Lithos:华北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太平洋板片来源的熔体改...
2012-09-03
华北克拉通是显生宙以来全球古老克拉通破坏最为剧烈的地区,其破坏过程及相关的科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是,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制约。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地区新生...
查看详细>>>>
Lithos:华北克拉通的太古宙下地壳再活化—胶东西部地...
2012-08-31
胶东西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南缘,是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岩石圈减薄与古老陆壳再活化最强烈的区域。区内发育的大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也为人们理解上述过程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杨奎锋副研究员及合作者...
查看详细>>>>
Analytical Chemistry:ID-TIMS技术同步测定地质样品中...
2012-08-28
上世纪70年代以来,Sm-Nd同位素体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示踪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为获取岩石的形成时间、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参数。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147Sm/144Nd比值是获取准确年龄和初始值的前提条件。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具...
查看详细>>>>
Climate Dynamics:用中国黄土解析大气甲烷浓度变化
2012-08-23
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更新世和全新世期间浓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且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 (1) 在地球轨道时间尺度上,一种观点主张,北半球季风在低纬日照量驱动下主控大气CH4浓度的变化;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北极冰盖消长导致的北方湿地(...
查看详细>>>>
Nature Geoscience:青藏高原东部隆升研究新进展:青藏...
2012-08-13
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地形被认为形成于地壳增厚和地表隆升,源于中央高原之下的深部地壳向高原边缘的流动。高原东缘始于10-15百万年的快速剥蚀被认为是地表隆升和河流下切的开始。尽管一些地球物理资料证实高原下地壳很弱,足以流动,但是至今还不清楚高原东缘新生代的变...
查看详细>>>>
共178页
首页
上5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下5页
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