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Nature Geoscience:青藏高原东部隆升研究新进展: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两阶段隆升
2012-08-13 | 作者:科技与成果转化处 | 【 】【打印】【关闭

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地形被认为形成于地壳增厚和地表隆升,源于中央高原之下的深部地壳向高原边缘的流动。高原东缘始于10-15百万年的快速剥蚀被认为是地表隆升和河流下切的开始。尽管一些地球物理资料证实高原下地壳很弱,足以流动,但是至今还不清楚高原东缘新生代的变形时间和变形量是否支持上述模式。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在科技部“973计划”和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地质地球所青藏高原研究室王二七研究员等人使用热年代方法,按高程系统地测定了暴露在龙门山南、北坡,高差达3公里的岩石的冷却史(图1)。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邻近四川盆地的高原边缘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前已具有很大的高差,在新生代早期遭受了缓慢而稳定的剥蚀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快速隆升:早期发生在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早期(30-25百万年),晚期发生在中新世晚期(10-15百万年)(图2)。这些结果表明:在下地壳流动与增厚发生之前高原东缘就经历过一次快速隆升。据此他们认为,这种造山作用的阶段性反映出地壳的增厚存在不同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图1 龙门山南段地质图

样品采集自北川—映秀断裂带上盘结晶杂岩体(彭灌杂岩),采样点沿高程剖面平均分布。

 图2 彭灌杂岩热年代学数据年龄-高程关系图

a:锆石裂变径迹(ZFT)结果;b:锆石He年龄(圆点)及榍石(U-TH)/He年龄(星号);c: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d:磷灰石He年龄

上述研究结果2012年8月5日在线刊登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Geoscience(Wang et al. Two-phase growth of high topography in eastern Tibet during the Cenozoic. Nature Geoscience, 2012, doi: 10.1038/ngeo1538, Published online: 05 August 2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