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第三届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08-10-08 | 作者: | 【 】【打印】【关闭

         由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韩国KOSEF共同组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韩国公州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08916-17日在云南大理与第13届国际冈瓦纳学术大会同期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韩国公州大学、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韩国庆北大学等国内外相关学术单位的40多位地质、地球物理学者共聚一堂,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黄海及邻域地区的深浅部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会议气氛热烈友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共识。

         在会议开幕式上,会议组委会主席刘光鼎院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陈维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车建国主管、韩国公州大学教授徐万哲教授先后代表中国组委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韩方分别致辞,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自1994年以来与韩国公州大学的合作历程,对中韩双方长期针对黄海地区开展的合作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两国科学家的密切合作,为结束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长期以来的“半个苹果”状态、深化对黄海深浅部构造特征的全面认识和推动中韩双边合作研究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分别安排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研究员、韩国庆北大学章基宏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万天丰教授、韩国公州大学徐万哲教授等人做了关于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特邀报告,就关于黄海东西两侧中朝地质构造异同、黄海转换断层和朝鲜半岛造山带、黄海中新生代构造和油气资源潜力、黄海位场异常特征及其构造含义等相关热点问题介绍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会议期间的12场口头报告和多项研究成果海报则展示了近年来中韩双方学者在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重力和磁力位场特征、黄海沉积盆地分布、油气资源潜力、壳幔深部构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会后,部分代表参加了碰撞缝合带的会后地质考察。云南滇西地区是全球特提斯造山带发育最好、保存最全的天然实验室,蕴含有古特提斯的古生物学、沉积学、火成岩石学、构造变形、深部物理场等十分丰富的记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系统研究发现了古特提斯消减、陆-陆碰撞和俯冲的证据,并证实存在亲冈瓦纳地块和亲扬子地块的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研究这些重要构造和缝合带对于研究黄海海区中朝-扬子,扬子-华夏块体边界位置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次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吸引了众多中韩双方的学者,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在提高黄海及邻区的研究水平、鼓励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及从整体上推动黄海地区深浅部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韩方的代表积极表示两年后将在韩国承办下一届的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以便进一步推动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和中韩双边合作的深入进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