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出版的国际著名期刊Nature-Geoscience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二七研究员等人撰写的“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两阶段隆升”论文(Wang et al. Two-phase growth of high topography in eastern Tibet during the Cenozoic. Nature Geoscience, 2012, 5: 640-645)。该研究使用热年代学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段隆升最高的部分进行了冷却史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快速隆升,分别发生在30–25 Ma(渐新世中晚期)和10–15 Ma(中新世中晚期)。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发现青藏高原的东缘早在渐新世中晚期就已开始快速隆升,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其在中新世中晚期才隆升成山。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地质系Michael E. Oskin 在同期的Nature-Geoscience “News & Views”专栏发表了评述文章,题目为“活化的青藏高原东缘”(Reanimating eastern Tibet),对王二七等人发表的论文的科学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评论文章认为,龙门山在30–25 Ma阶段的抬升应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大规模增厚之前,所以青藏高原东缘早期的抬升不能用目前所流行的下地壳通道流模型来解释,而可能是上地壳逆冲推覆作用的结果。随着地壳厚度的不断增加,下地壳物质开始发生流动,从而造成青藏高原东缘在中新世晚期发生进一步抬升或活化。因此,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的隆起和高地形的形成应该是早期逆冲构造和晚期下地壳流动联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