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我所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做出重大贡献
2012-06-19 | 作者:工程地质室 | 【 】【打印】【关闭

在2012年6月16日深圳召开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答谢会上,我所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成果受到表彰,并荣获“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重大贡献”奖牌。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前期研究中的中微子振荡实验,主要目标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来测定一个具有重大物理意义的参数——中微子混合角θ13。2003年国际上有7个国家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最终进入关键建设阶段的3个中有中国大亚湾实验。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这一结果有极重要的科学意义: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基本特性,使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有了光明前景。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支持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并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捷克、中国台湾、香港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费支持和科学家参加,是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是目前最大的与地方和企业合作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为该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项目的建设单位。

实验隧道工程全长3km,场地面积2km2,地形上属于半岛山地,原始生态保护较好,有野猪和毒蛇出没。中微子实验室就分布在这些隧道不同位置,要求埋深不小于80m,以便较好地屏蔽其他宇宙粒子。2005年我所承担了该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组织了约60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这项为期两年的勘察研究工作。由于是国际基础科学前沿大科学实验研究,前期地质勘察经费紧、时间短,但是任务重、要求高。勘察工作中,先后采用了全站仪地形图(1:2000~1:500,26个控制点、7000个细部点)测量成图和1:5000工程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察(先后采用了精密重力法、高密度电法、折射地震法、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法等4种方法)、地质钻探(4个钻孔采集了700m岩芯)、综合测井(钻孔电视、地应力、电法、注水实验)、力学实验和物理水理测试等大量的现场和室内研究测试工作。结果发现探明了在花岗岩场址区分布着7条断层、4个风化囊、1个花岗岩与砂岩构造接触带、花岗岩两个岩相变化界限等对隧道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条件。2006年5月,我所提交了包括总报告、4个附表、3张附图、7个附件在内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图件。

2006年4月,勘测报告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验收,为该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施工顺利安全提供了保障,为科学观测实验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地质数据。工程指挥部经理、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在答谢会上说,地质勘察结果在施工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与实际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吻合很好。这些成果是我所科研人员辛勤汗水换来的,是科研实力在国家大科学实验装置场址选址评价中的一次展现。

如果说在中微子建设和观测实验中,高能所60名科研人员团结合作、不计个人名利的精神和科学的管理显示出他们在这项6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个科研单位、约250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中集团军协同作战的优势,那么我们所两年时间圆满完成的地质勘测研究工作则是一次地质与地球物理实质性合作的结果。工作中还反映出了我所科研人员不怕艰苦、认真、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今后与国际同行深入广泛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答谢会上王所长展示我所勘测工作重要成果和野外工作的艰辛

我所科研人员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隧道工程进行地质测绘

美国能源部费米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专家来我所听取研究工作报告

相关链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