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结果
郝金来1 王卫民2 甄伟1 姚振兴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成像及其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课题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经中国地震局测定,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区发生了一次4.8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9.7°,东经118.5°,震源深度8 km。地震发生后,我们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下载了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资料,用于研究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在资料中选取了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八个台站的三分量速度记录,使用小波域反演方法求取地震震源参数[1],得到的初步结果为:
表1 震源机制解结果
位置(据中国地震局) |
节面一 |
节面二 |
深度( km ) |
地震矩 ( dyn cm ) |
震级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纬度39.7º 经度118.5º |
233º |
77º |
-151º |
136º |
62º |
-15º |
16 |
3.23×1023 |
4.9 |
图1 震源机制解,误差函数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图
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局给出的深度8km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理论地震图所用速度模型等其他因素会对震源深度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震源深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图2 八个台站的三分量波形拟合结果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归一化振幅,Z、R、T分别表示垂向、径向以及切向分量,每个子图中上方为原始波形,下方为小波域波形,黑色为实际资料,红色为理论拟合结果,台站名称、方位角以及震中距在图形之上给出。
图3 地震之后震源区附近库仑应力变化图
地下8km处库仑应力变化图。五角星表明了震中位置,圆点给出了之后的3.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以东向为横轴正方向,以北向为纵轴正方向.
图4 历史地震分布图
红色圆点给出1975年以来唐山及其邻区5.0级以上地震的分布情况(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生成),震源球给出了1976年唐山地震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很类似。发震位置位于余震区域内,其中一个节面的走向与地震分布方向比较接近。
感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刘瑞丰研究员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郝金来, 姚振兴. 小波域反演确定区域地震震源机制.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12, 42: 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