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喜报——吴福元、李献华、杨进辉等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2-02-14 | 作者:科技与成果转化处 | 【 】【打印】【关闭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人出席大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我所吴福元研究员、李献华研究员和杨进辉研究员完成的项目“中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特此祝贺!

获奖项目简介:

本项目对中国东部大面积燕山期花岗岩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取得如下主要学术成果:(1)准确厘定了东北地区30余万平方公里原被认为古生代的花岗岩主体形成于燕山期,发现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在年代学格架上完全可以对比(图1);(2)揭示了我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明显区别于世界其它经典地区花岗岩,以I-分异型和A型为主(图2),岩浆结晶分异和混合作用是造成花岗岩成分变异的重要原因(图3);(3)详细论证了花岗岩的形成与区域构造体制的关系,东北和华北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板块俯冲的挤压构造背景,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则与岩石圈伸展有关;而整个中国东部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带后撤、早期加厚岩石圈的减薄等伸展构造体制有关。这些认识不仅修正了传统认为的我国东部燕山期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观点,揭示了其形成的独特地球动力学过程,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花岗岩的科学内涵,并在花岗岩及相关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图1 中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火山岩分布图及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时代

图2  华南大面积花岗岩分布图

其中燕山早期花岗岩的SiO2和P2O5呈负相关关系,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而不是传统认为的S型花岗岩

图3 辽东半岛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图

早白垩世花岗岩中广泛分布有细粒镁铁质包体。锆石Hf同位素显示该包体来源于弱亏损地幔,而花岗岩来源于地壳,表明花岗岩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