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山古生代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国际地质考察及研讨会”于2009年9月10日至1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此次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联合主办。
此次国际会议分两阶段进行。会议第一阶段是地质考察,来自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的25名地球科学家从9月10日至16日赴白杨沟、后沟、榆树沟、策达雅、库车河、艾维尔沟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会议第二阶段是研讨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约尔古丽和厅长张小雷出席研讨会,并代表科技厅致欢迎词。约尔古丽书记欢迎与会的中外专家到新疆工作,她希望与会中外专家进一步开展合作,为新疆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共同努力。张小雷厅长在发言中指出,位于中亚腹地的天山是世界著名的古生代巨型造山带之一,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研究的理想场所,此次研讨会在乌鲁木齐的召开对深化天山的地学研究、提高新疆地学研究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张厅长强调,两个月前在乌鲁木齐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破坏不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的大局,目前乌鲁木齐社会秩序与基本恢复正常,新疆的地学研究机构愿与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加强合作交流,为共同提高新疆及中亚地区地学研究程度做出贡献。随后,国际岩石圈计划CC-1/4项目主席。我所王清晨研究员简介了天山的研究历史,并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主旨为,报告对天山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天山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模式、时代及俯冲极性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达成共识,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确立新起点。
在研讨会上,15位中外学者报告了他们在天山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高压变质作用、同位素年代学、造山带与矿产等领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宝林、主任助理马华东、国际合作处处长郭宏、项目管理处处长颜启明等出席了研讨会。马华东还全程参加了野外考察,并在研讨会上向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的概况和项目实施2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野外考察期间,与会者就天山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时间、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现场讨论。大家对野外露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拍照,并对重要地质现象各抒己见,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研讨会上,大家又利用一整天的工作时间就野外考察中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9月18日下午,国际岩石圈计划CC-1/4项目副主席陈岩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大家抱着坦诚合作、发展科学的态度进行了9天的紧张工作,观察了客观地质现象,交流了各自的解释意见,明确了分歧的关键所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希望此次研讨会能成为一个解决分歧、坦诚合作的科研工作模式。
我所林伟研究员在野外同与会者进行讨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约尔古丽(前排左三)和厅长张小雷(前排右三)出席“中国天山古生代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国际地质考察及研讨会”,并与会议代表合影。
(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