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报第87期
2005-08-22 | 作者: | 【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所办公室                   第十期(总第87期)             2005年7月4

——————————————————————————————————

我所在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开发中获得瞩目进展

我所油储地球物理学科组近期在大庆油田的油层开发方面获得瞩目进展

大庆油田的扶余油层开发,一直是制约着大庆外围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难题之一。其中,如何找到主体砂岩发育带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深埋在隐蔽油藏的主体河道砂,平面展布狭窄,且纵向厚度薄,利用以往的地震预测技术,横向看不到河道弯曲的断点、纵向看不出是由多层叠加的形态。从而致使传统地震的预测精度尚不及60%,长期来,扶余油藏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为尽快打开局面,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将目光锁定在拥有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的中科院。通过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油储地球物理学科组的协作,紧密结合外围油田开发上产区块的实际情况,对扶余油层的储层沉积特征和地震响应,从理论指标到实际资料的运用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项目组提出了利用波形可分解技术进行高分辨率波形重建的思想,首次把国外用于医疗成像的独立变量分析理论应用到储层预测领域,提出了基于地震波特征点的储层预测新方法,探索建立了一套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和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储层条件的配套技术系列,初步实现了一定岩性组合条件下主体砂岩发育带的厚度预测和沉积微相分布概率识别的新突破,从而敲开了外围油田扶余油层储层预测坚冰的一角。

应用这一研究思路,大庆外围油田扶余油层主体砂岩发育带地震预测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在双城、肇源两个油田实际应用表明,储层预测精度比以往提高10%至15%,从而使得主体砂岩发育带的预测精度达到了80%以上,预测砂体厚度从原来的12米推进为现在的8米。由此,已在扶余油层优选出约1亿吨的可动用储量,使尽快动用扶余油层难采储量成为可能。目前扶杨油层尚有3.8亿吨未动用储量,本项研究大有用武之地。而在外围油田,待勘探地区的原油储量则达4.8亿吨,若进而扩展该项研究,可优选出可动用储量1.7亿吨。

该项进展在举办的大庆外围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引起油田公司领导和与会专家的普遍关注。用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王玉普的话说:“这套技术是我们攻克扶余油层桥头堡的第一关”。该项目已获大庆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并被《中国石油报》,《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石油周报》,《大庆油田报》等报刊广为报导。随着扶余油层研究的全面铺开,扶余油藏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已拉开了攻坚战的序幕。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