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王欣欣等-JGR: 台湾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2019-07-08
     中国台湾由两个极性几乎相反的俯冲系统环绕,是全球现今进行着的典型岛-陆碰撞造山带(图1)。两个相邻俯冲板片的相互作用、板块俯冲-碰撞和台湾造山作用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至今未被充分研究和理解,虽然前人提出“欧亚大陆板片撕裂”和“欧亚大陆板片断离”两种解释...
   查看详细>>>>
Fig.1.jpg
李潮峰等-AC:硅钨酸发射剂用于超微量样品锶同位素比值... 2019-07-04
     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在地球科学、天体化学、环境化学、食品产地溯源、考古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热电离质谱仪(TIMS)一直被视为87Sr/86Sr比值分析的基准技术,该方法不仅具有优良的准确度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优良的灵敏度,是超...
   查看详细>>>>
Fig.2.png
吕彦等-JGR:西北太平洋地区复杂的上地幔结构和变形 2019-06-29
     西北太平洋地区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广泛的构造变形,是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区域。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在鄂霍次克板块和欧亚板块下俯冲,形成边缘海、扩张带和广泛分布的岛弧。然而,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该区域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仍然缺乏共识,...
   查看详细>>>>
郭正府等-Geology: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青藏高原隆升过... 2019-06-28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不仅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还对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但要弄清楚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地球动力学的演变过程,尚有很多关键的...
   查看详细>>>>
Fig.1.jpg
林巍等-NSR: 能感知磁场的第一个微生物如何诞生? 2019-06-27
     地磁场包裹近地空间,保护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维系地球宜居环境。地磁场的出现至少始于太古代,甚至在冥古宙就可能起源。在漫长的演化中,许多生物拥有了感应地磁场,并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和导航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物感磁行为在现代生物圈中广...
   查看详细>>>>
Fig.1.jpg
孙伟家等-EPP:行星地震事件探测 2019-06-23
     行星地震事件探测是研究火星、金星等行星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因为地震事件所激发的地震波穿过行星内部而载有其内部结构信息。然而行星地震事件的探测非常困难。相较地球,其他行星的板块构造活动很弱或已停止,因而发生在行星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能量弱、震级小而...
   查看详细>>>>
Fig.1.jpg
张艳等-EPSL:远场大地震引发的出乎意料的水力响应 2019-06-19
     渗透率是水文地质和岩石物理学中重要的参数,控制着浅地表流体的传输过程。近期大量国际研究表明,渗透率在大地震动态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对于地下水资源运输和污染扩散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多采用地下水对固体潮的加载响应来探究渗透率的变化,但对于...
   查看详细>>>>
共181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8182838485下一页下5页尾页 转到第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20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