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G-cubed:趋磁细菌磁小体链磁各向异性及其岩石磁学、古... 2013-12-10
     趋磁细菌是迄今确证唯一能执行生物控制矿化和利用地磁场的原核微生物,它们能沿地磁场定向游弋,在细胞内合成链状排列、单磁畴(SD)磁铁矿(Fe3O4)或胶黄铁矿(Fe3S4)晶体颗粒(磁小体)。研究现代趋磁细菌对认识生物矿化和生物地磁响应的演化历史和发生机制具有...
   查看详细>>>>
GRL:地球内核体心立方结构不稳定 2013-11-15
     地球内核条件下铁及其合金究竟具有怎样的晶体结构?这是地球深部研究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解答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到“内外核平衡温度”、“内外核轻元素分配”、“外核物质对流机制”等一系列核心科学问题。目前人们对地球内核结构存在较大争议:一方...
   查看详细>>>>
Geobiology:压力条件下深海细菌对三价铁的还原和生物... 2013-11-14
     地球表面2/3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 m(静水压力~38 MPa,相当于380 个大气压)。深海微生物广泛分布,包含了地球上~62%的生物圈。铁还原细菌多具有呼吸多样性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仅在地球表面,在地球深部和深海环境中也广泛存在;它们...
   查看详细>>>>
EPSL: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下地幔物质成分 2013-11-03
       位于地幔过渡带以下至核幔边界的下地幔,是地球内部体量最大的一个圈层,因而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能量传输等过程的关键一环。从一维地震学模型看,下地幔的波速、密度、弹性模量随深度变化较为平滑,因而常常被认为是地球深部相对“平淡”的区域。近年来,随着...
   查看详细>>>>
EPSL:细菌成因纳米磁铁矿颗粒能记录古地磁场信号 2013-11-03
     沉积剩磁是获取古地磁场信息的主要来源,连续沉积序列的沉积剩磁记录可反映地磁场随时间变化,如极性倒转过程、地磁漂移事件和相对古强度变化等信息,也是建立高分辨率地磁极性柱(可用于沉积盆地定年和地层对比等)的基础。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本身及其变化也携带了较...
   查看详细>>>>
EPSL:青藏高原地壳流的分布和成因——来自地震波衰减... 2013-10-29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挤压造成的。在形成过程中,高原受到整体抬升,内部物质在挤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内部向四周流动。基于这一设想提出的下地壳流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青藏高原的演化和地表形变特征,并得到一些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的支持...
   查看详细>>>>
CG:五大连池新生代玄武岩源区的Sr-Nd-Hf-Os同位素与铂... 2013-10-20
       不同于中国东部其它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五大连池玄武岩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高钾、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EM-I型Sr-Nd-Pb同位素特征等。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争议较大,主要观点包括来自遭受软流圈地幔熔体交代富集的含金云母的石榴子石相古...
   查看详细>>>>
共17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126127128129130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