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RG+EJM:可可托海3号脉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时限及伟... 2015-08-24
     花岗伟晶岩是稀有金属最重要的赋矿岩石。稀有金属矿化类型与花岗伟晶岩的内部分带结构特征和分异演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系统总结并建立分异演化程度的矿物指示标志有助于稀有金属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产出10万余条伟晶岩脉,构成我国最重要的...
   查看详细>>>>
JGR:揭示金星磁尾电流片的拍动特征 2015-08-17
     太阳风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地球背阳面磁层被拉伸形成磁尾。磁尾由磁场方向互为反平行的两个尾瓣组成。在两个尾瓣之间磁场反向过渡的区域,磁场较弱,电流密度较大,一般称之为磁尾电流片。磁尾储存了磁层的大部分磁能,储存的磁能通过各种动力学活动,譬如磁重联...
   查看详细>>>>
GCA+MPG: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中热化学硫酸盐反... 2015-08-06
     地下油气不仅可以因地温升高而裂解,还可以与硫酸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热化学硫酸盐反应(TSR),产生H2S、方解石和新的有机含硫化合物。然而,这个反应是否产生水?产生的H2S又到哪去了? 这些基本问题一直不甚清楚并存在颇多争议。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油气资源...
   查看详细>>>>
Palaeo-3: 青藏高原东南缘全球最晚中新世古猿生活环境重建 2015-07-23
     新生代全球及区域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了陆生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的演化过程,因此,精细、准确的古环境重建对理解古猿及早期人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古猿在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起源于东非,然后扩散到非洲、欧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尤其是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17-...
   查看详细>>>>
Scientific Reports:喜马拉雅山反冲前陆的挠曲及其造... 2015-07-20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新生代发生持续汇聚。早期汇聚表现为印度板块大洋岩石圈部分向北俯冲,导致欧亚大陆南缘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岩浆岛弧带,即冈底斯带。晚期汇聚则表现为印度板块大陆岩石圈与欧亚大陆岩石圈发生强烈碰撞,形成著名的世界屋脊...
   查看详细>>>>
Scientific Reports: 中更新世北半球超级间冰期与古人... 2015-07-14
     米兰科维奇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主导了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气候交替出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郝青振研究员根据黄土发育与北极冰盖消长的联系,在之前的研究中提出在地球轨道偏心率40万年周期变化幅度最小的40万年和80万年前...
   查看详细>>>>
PR:华南南华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2015-07-06
     新元古代中、晚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例如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和低纬度冰川事件。这些都记录在了新元古代中、晚期地层中,以冰川成因的混杂陆源沉积岩,盖帽碳酸盐岩和条带状铁建造为代表。然而,由于缺少可靠的同位素年龄制约,冰川事件发生的期次以及...
   查看详细>>>>
共178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111112113114115下一页下5页尾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