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或沉积物获得沉积剩磁后,在后期的成岩过程中,可能发生矿物转化或结晶成新的矿物,这些新生成的矿物会记录化学剩磁,将沉积剩磁覆盖,称为重磁化现象。重磁化会严重干扰古地磁数据的分析,甚至会导致构造活动或年龄框架的错误判断,对于广泛分布的红层,重磁化现象尤其严重,阻碍了红层的古地磁研究。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对红层的重磁化机制进行系统厘定,找出可以提取其中原生信息的方法。作为红层中主要的载磁矿物,赤铁矿是重磁化红层研究的突破口。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姜兆霞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刘青松等,综合利用化学退磁和热退磁等方法对南京10个采点的三叠纪红层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其中,在六个采点的样品中成功提取出了重磁化样品中的原生剩磁组分,剩磁方向为D = 29.2◦, I = 34.6◦ (α95 = 10.9◦),得到的古地磁极位置为λ = 60.8◦N, φ = 228.1◦E, dp/dm= 12.5/7.2, 这和前人在该区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图3)。南京紫金山红层中,次生的赤铁矿是磁铁矿氧化而来,其记录的高倾角重磁化分量可能是原生磁铁矿剩磁、构造应力场和当时地磁场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结果对华南红层的重磁化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图3 华南板块中三叠古地磁极位置的等面积投影图(黄色实心圆代表原生剩磁记录的古地磁极,黑色实心圆代表视极移曲线,紫色圆圈代表本研究和前人研究中次生剩磁分量得到的古地磁极
以上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Jiang et al. Remagnetization mechanisms in Triassic red beds from South Chin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7, 479: 219-230)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