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地区,沙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 mm的半干旱地区。库布齐沙漠是少有的位于半干旱地区且被流动沙丘覆盖的沙漠,它的成因和形成时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
近年来,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杨小平研究员课题小组对库布齐沙漠进行了全面考察,在沙漠东西向大断面上选择了四个上覆于基岩和河流阶地的风沙-古土壤沉积剖面开展研究。他们通过对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和一系列古环境特征代用指标的测定,结合地质地貌、风况数据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对库布齐沙漠景观的成因和形成时代取得了新认识。和前人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库布齐现代沙漠景观形成时期较晚,提出多数流动沙丘应是地质历史时代划分中最晚的一个时段即全新世时期 (距今11500年以来) 形成的。他们在古河道-湖泊边缘获得了末次盛冰期 (距今约18000年前) 代表风沙活动的地质记录,但这些个别风沙沉积记录可能与局地河岸湖滨风沙运动有关,有别于代表大规模沙漠景观相关的风沙活动地质记录。沙漠沙丘的形成是多种要素综合的结果,特别是可利用沙源、地表裸露状况和风力搬运能力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因素。
图1 库布齐沙漠自然地理位置、周边气象站风况与输沙势以及剖面和表沙采样点分布
此外,他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和现代实地状况对比,获得了对库布齐沙漠近3000年以来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的初步认识。他们认为该沙漠景观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还与该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密切相关,分布于沙漠腹地的汉唐时期的多个古城是该区环境变化的佐证。该区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及人类活动共同促成了该沙漠景观的形成。
图2 典型风沙-古土壤地层剖面光释光年龄及古环境代用指标变化特征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著名期刊Geomorphology上(Yang et al. Initial insights into the age and origin of the Kubuqi sand sea of northern China. Geomorphology, 2016, 259: 30-39)。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