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吕厚远等-Scientific Reports:世界上最早茶叶实物的发现表明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在距今1800年前就穿越青藏高原
2016-01-11 | 作者:科技处 | 【 】【打印】【关闭
导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生态学学科组吕厚远研究员等与国内外同行合作,通过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在我国西藏阿里象雄时期和陕西西安汉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腐烂碳化植物为茶叶,其年代分别距今约1800年和2100年左右,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实物。同时也表明至少在1800年前,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可能穿越青藏高原。这项成果对于研究早期丝绸之路的分布格局,中原与藏区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中华茶文化发展、传播过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上。 

    茶Camellia sinensis L.起源于中国,最早记载茶叶商品的文献资料可追溯到公元前59年的西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最早的茶叶实物,发现于我国北宋时期的墓葬中。茶不仅是中华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也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非酒精型饮料之一。然而,对于茶叶是何时开始、通过什么途径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直缺少了解。

    长期以来人们推测,茶叶、丝绸和瓷器作为关键商品,会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传送到中亚及以远地区。但是,迄今为止,在丝绸之路上,在唐朝以前,没有茶叶进入新疆或青藏高原的任何证据。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古代茶叶多已腐烂或碳化,难保存、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缺少鉴定的方法。因此,及时保护相关的研究材料,寻找鉴定腐烂碳化茶叶的方法,是研究中华茶文化发展、传播的关键。

    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古生态学科组吕厚远研究员与国内外同行合作,针对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寺遗址和西安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疑似茶叶食物残体(图1),开展了系统的植物鉴定和年代学分析工作。由于植硅体、植钙体和生物标志物具有植物分类的潜力和长期保存的特点,他们首先通过分析我国45种现代茶、茶科以及近缘植物的植钙体形态,发现茶叶具有4类植钙体形态和组合特征,可以与其它植物进行区分,该研究成果2014年首次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下属的国际在线开放获取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上。其次,他们通过对现代茶叶等标准样品的色谱-质谱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鉴定茶叶的两个生物标志物:咖啡因和茶氨酸。此外,他们通过碳14年龄测定,证明故如甲木寺遗址出土植物的年龄距今约1800年左右,属于西藏古象雄王国时期;汉阳陵出土植物年龄约为2100年左右,与历史文献吻合。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吕厚远研究员等人通过对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寺和西安汉阳陵考古遗址出土的植物样品开展植硅体、植钙体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这些考古植物样品中都含有只有茶叶才同时具有的茶叶-植钙体(图2)、丰富的茶氨酸(图3)和咖啡因等可以相互验证的系统性证据,确认故如甲木和汉阳陵出土的植物遗存都是茶叶。

  1 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寺遗址和西安汉阳陵位置分布图 

a故如甲木寺遗址出土的食物残渣;(b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疑似茶叶的碳化植物

2 考古植物样品中分析出的植钙体类型组合(abc)与现代茶叶植钙体(def)类型组合对比

  3 标准茶氨酸样品与考古遗址植物样品的色谱、质谱图 

a)、(b分别是标准茶氨酸样品色谱、质谱图;(c)、(d分别是西安汉阳陵考古植物样品色谱、质谱图;(e)、(f)分别是阿里故如甲木寺植物样品色谱、质谱图

    高寒环境的青藏高原不生长茶树,印度也仅有200多年的种茶历史,茶叶到达西藏阿里的可能途径,应该与距今2200多年前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丝绸之路并不只有一条路,它是由许多网状的分支组成的。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出土的茶叶表明,至少在1800年前,茶叶已经被输送到海拔4500m的西藏阿里地区,推测当时丝绸之路有一个分支穿越青藏高原。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资助,研究成果于201617日在线发表Scientific ReportsLu H.Y. et al. Earliest tea as evidence for one branch of the Silk Road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5: 18955, DOI: 10.1038/srep18955 

    该研究是吕厚远研究员继2005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发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成果后,利用微体古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新手段,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发表的又一新成果。该工作也得益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等单位及时保护、提供了重要样品;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杨益民副教授完成了生物标志物分析等工作。

    原文(PDF文件)原文链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