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对稠环芳烃的协同增溶作用
2014-04-02 | 作者:兰州油气中心 | 【 】【打印】【关闭

  稠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其对环境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近年来已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已经将16种不带支链的PAHs确定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是去除土壤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但由于PAHs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显著的憎水性和极低的水溶解度,难以被微生物利用,从而限制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吴应琴高工及其课题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单一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化学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曲拉通100(TX100)及皂角苷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对稠环芳烃蒽和菲的增溶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增溶实验中,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时,对稠环芳烃的增溶程度较弱,增溶顺序为:Saponin>Brij35>TX100;在CMC以上时,产生显著的增溶作用,增溶顺序为:Brij35>Saponin>TX100。当皂角苷与化学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时,混合胶束形成了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混合溶液的胶束-水分配系数Kmc增大,对蒽和菲产生协同增溶作用,其顺序为:Saponin-Brij35>Saponin-TX100,协同增溶程度在27%和137%之间。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108–115, 2014。

  相关链接:
  The Solubilization Capabil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nhanced by Biosurfactant Saponin Mix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ical Surfactant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