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现生介形虫在现代湖泊不同水深的分布状况,对于根据沉积物岩芯的化石介形虫组合面貌进行湖泊古水深重建至关重要。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介形虫组合的工作侧重于属种组成的变化,而忽略各物种的种群年龄结构组成。这使得介形虫组合这一指标难以在属种组成相对单一的湖泊中得到应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许多微咸水、半咸水湖泊,常常是属种组成比较单一的。为了使介形虫在古湖泊研究中能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对单种介形虫的年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与湖泊环境的关系。
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博士后翟大有等人建立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实验方法,用以提取沉积物中各个年龄段的介形虫介壳。他们通过对采自内蒙古呼伦湖不同水深的介形虫介壳尸积群进行分析(图1、2),发现该湖的优势种介形虫,即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的种群年龄结构随水深增大而变年轻:在近岸浅水区,种群以晚期幼虫和成虫为主;而在深水区,早期幼虫占绝大多数。同时,对意外湖花介活种群的分析表明,这种伴随水深的年龄结构梯度,在介形虫个体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产生,而并不是个体死亡后其遗壳受到水动力分选的结果。雌性意外湖花介个体迁徙到近岸浅水区产卵,而卵和孵化的早期幼虫随水流散布到湖泊的不同部位,可能是造成意外湖花介年龄结构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该项研究工作为在介形虫属种组成单一的微咸水和半咸水湖泊中进行古水位重建提供了新的手段,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水生科学SCI期刊Hydrobiologia(Zhai et 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f the ostracode Limnocythere inopinata in Hulun Lake,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Hydrobiologia, 2013, 716: 29-46)。
图1 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及形状
图2 意外湖花介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1、成虫右壳,460×260 µm;2、八龄幼虫左壳,420×235 µm;3、七龄幼虫右壳,330×195 µm;4、六龄幼虫左壳,285×170 µm;5、五龄幼虫左壳,225×140 µm;6、四龄幼虫左壳,190×120 µm;7、三龄幼虫右壳,160×105 µm;8、二龄幼虫左壳,120×90 µm;9,一龄幼虫完整双壳右侧视,100×75 µm。
期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