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Tectonophysics: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速率分配
2010-03-19 | 作者:科技与成果转化处 | 【 】【打印】【关闭
 

图1 (a)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b)横跨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的地质构造剖面

图2(a)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及其邻区的构造变形速率分配;(b)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的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位于印度-亚欧碰撞带的最西北端,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作用十分强烈,具有显著的地形起伏特征,对于研究由印度-亚欧碰撞所引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地球所青藏高原研究室青藏高原新构造与灾害学科组付碧宏研究员等人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并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对该区东北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研究区晚新生代变形的时间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他们的研究工作指出:1)帕米尔东北缘受向北的逆冲作用影响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向右阶雁列褶皱和断层表明具有显著的右旋走滑特征,同时,穿过活动断裂带的水系发生了系统的右旋错位,晚新生代长期平均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0 mm/yr;2)西南天山主要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近东西向的逆冲-褶皱构造;3)构造地层学的证据表明东北帕米尔-天山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始于3-5Ma;4)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的形成是印度-亚欧碰撞系内褶皱、逆冲作用,以及与走滑作用相关的块体旋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们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构造地质学权威刊物Tectonophysics(Bihong Fu et al. Slip partitioning in the northeast Pamir–Tian Shan convergence zone. Tectonophysics, 2010, 483: 344-364)

原文链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