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显微学与显微谱学及其纳米地球科学应用”专题研讨会
第一号通知
1st Chinese Symposium on Microscopy and Micro-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Geosciences
(MicroSpectroscopy & NanoGeosciences 2018)
一、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协办单位
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四、会议组织机构
1. 学术委员会
主任:李献华 委员:都有为 潘永信 张葵 林杨挺 赵亮 倪喜军
2. 组织委员会
主任:李金华
委员:杨蔚 谷林 李秋立 殷宗军
3. 会议秘书组
刘双迟 谷立新 卫洁心 邱浩 李辰
五、会议主旨
纳米地球科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它推动地球科学向更微观尺度延伸,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纳米地球科学借助先进显微结构学与显微谱学技术,旨在微纳尺度上认识地球和星际物质的矿物组成和转化、物理性质和结构、化学构成和演化,理解矿物-流体、矿物-生物等多相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深层次上认识地球和星际物质的特征及其迁移和富集过程的微观机理。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探索纳米地球科学,90年代初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基本框架并获得了初步认识。本世纪初,美国学者Hochella M F Jr和Lower S K等系统探讨了以透射电子显微学为代表的纳米科技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并对纳米地球科学进行了展望。2016年,第一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纳米地球科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熟练系统地掌握多种显微分析技术是从事纳米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是我国尚没有体系化系统化的专题研讨会以及相应课程,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纳米地球科学的发展。
此外,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品的科学产出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纳米显微分析技术。嫦娥五号将于2019年完成月球样品采样返回任务,这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人类再次从月球表面新的区域采集样品。返回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是迫切的国家需求,是地球与行星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我国地球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月球返回样品珍贵而稀少,成分复杂且颗粒微细。对这些样品进行物质结构鉴定、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分析,急需掌握多种显微结构学与显微谱学技术。
本次研讨会将针对纳米地球科学与行星科学前沿研究所急需的相关显微结构与显微谱学技术,邀请并组织一批从事显微结构学和显微谱学技术研发和纳米地球科学研究的国内外中青年科学家,按照“激光显微术、X-射线显微术、电子显微术、离子探针和同步辐射显微术”五个方向组织专题开展技术研讨,结合它们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实例,重点介绍这些显微新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探讨相互之间的联合应用,重点研讨未来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对月球返回样品开展多维度(从二维到三维)、多尺度(从微米到纳米尺度甚至到原子水平)和多参数(三维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等)综合分析研究。
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凝聚一批中青年科学家队伍,搭建一个世界级的纳米地球科学研究虚拟平台,大力推动以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纳米离子探针和同步辐射为代表的先进显微结构学与显微谱学技术在地球、行星与海洋科学中的交叉应用,提升我国纳米地球科学研究水平,并为我国培养相关后备技术人才,为未来纳米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六、会议形式
会议规模~100-120人。
会议全部以特邀报告形式举办,每个报告20-25分钟,讨论5-10分钟。
七、会议注册
会议免注册费。参会人员食宿自理。参会人员(特邀代表除外)需扫描如下二维码进行网上注册。截止时间:3月20日 24:00
八、会议日程(待定)
时间:2018年4月6-8日
地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3楼报告厅
九、会议地点和交通(待定)
会议住宿(待补充):住宿自理,建议宾馆:北京外国专家大厦
会议会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3楼2层大报告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十、会务组联系方式
刘双迟(会务安排): 15910598446
谷立新(报告安排): 15201585540
邱浩(会场服务): 18810831175
李辰(报名系统): 15210577324
卫洁心(财务负责): 1760020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