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召开年度进展学术会议
2015-04-15 | 作者:科技处 | 【 】【打印】【关闭

  2015411-12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在北京召开了年度进展学术讨论会。该项目于2013年获批立项,2014年正式启动实施,是我国矿床学领域首个获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本次会议旨在汇报总结2014年度工作进展,明确2015年的工作重点,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推动项目的后续开展。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与专家、重大项目所属五个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人员及部分参与项目的研究生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 

  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研究员首先肯定了本项目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希望项目学术指导小组为项目把关和出谋划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期评估。项目学术小组成员李锦轶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北方及邻区造山过程与成矿地质背景:问题与认识的特邀报告。项目负责人高俊研究员就2014年度的项目工作情况做了简要小结,汇报了一年来项目取得的各项进展和存在问题,并部署了今后的研究重点。随后,课题负责人肖文交研究员、张招崇教授、曾庆栋研究员、秦克章研究员和高俊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个课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2015年工作安排,并就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及课题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充分沟通与热烈讨论。项目成员还就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汇报过程中,基金委领导和项目学术小组专家肯定了项目组一年来取得的各项研究进展,认为本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创新明确,同时也指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下一步的工作需要聚焦关键问题,在斑岩矿床的成因和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方面重点突破,争取做出特色,使重大项目更好地服务国家资源需求。项目专家指导小组还就每个课题的运行情况、研究方向定位和2015年的工作重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李继磊;摄影:谭舟) 

  项目简介: 

  位于我国北方造山带及周边邻国的中亚成矿域产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矿化类型多样,斑岩铜、斑岩钼及斑岩铜-钼(金)均有发育。这些矿床形成于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和后碰撞陆内伸展多种构造环境,具多期、多类型叠合成矿特点。项目拟通过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和典型矿床解剖,突破“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机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实现与成矿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壳幔深部作用过程、岩浆流体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和富集机制方面的系统创新。从而厘清不同类型斑岩矿床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之间的关系,阐明斑岩岩浆系统和流体系统演化对金属元素聚集、运移和沉淀的制约机制,揭示重大深部壳幔事件和斑岩矿床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建立不同类型斑岩矿床的成矿模型,查明金属省分区“西铜东钼”的控制因素。进一步发展俯冲弧环境和大陆环境斑岩成矿理论,创立斑岩成矿新理论。项目取得的成果将为国家在中亚成矿域部署的资源勘查提供理论支撑。项目下属5个课题及负责人为:(一)中亚成矿域斑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负责人:肖文交研究员);(二)巴尔喀什-准噶尔-天山斑岩成矿作用(负责人:张招崇教授);(三)南蒙古-华北北缘斑岩成矿作用(负责人:曾庆栋研究员);(四)大兴安岭及邻区斑岩成矿作用(负责人:秦克章研究员);(五)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综合研究(负责人:高俊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