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05-06-06 | 作者: | 【 】【打印】【关闭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Symposium on Mesozoic lithospher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and adjacent regions)于20056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岩石圈构造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香港大学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中科院资环局范蔚茗副局长到会并致开幕词。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是我国乃至全球地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大陆岩石圈减薄的最明显地区,同时也是研究大陆岩石圈减薄与地球动力学的理想地区。近几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人们认识岩石圈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重要证据,正在成为国际岩石圈演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与会代表对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壳变形、盆地构造、火山-沉积作用以及岩石圈动力学背景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07)首席科学家翟明国研究员首先综合介绍了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和相关构造过程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专家们分别从岩浆岩成岩作用、构造分析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方法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及显生宙以来的岩石圈演化过程,尤其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表征、时代及机制、大陆深俯冲对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制约、华北北缘造山型造山带演化及其对华北的影响,华北及邻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成因及动力学,中生代华北岩石圈构造变形过程,华北地区中生代盆地的形成及演化过程以及华北及邻区火成岩岩石学及年代学以及矿产资源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研讨研究结果显示,华北东部在中生代时期不仅经历了强烈的地壳挤压缩短变形,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而且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断陷构造,形成张性断层、变质核杂岩、伸展盆地、以及引发大规模的火山作用和岩浆侵入。另外,不同领域的综合研究显示,华北岩石圈在中生代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转折,主要表现在岩石圈经历了由早中生代明显增厚到晚中生代大规模减薄的过程和构造线方位由东西向向北东向的演变。 有资料显示岩石圈减薄和构造体制转换在时间是一致的,深部和浅部过程是耦合的,二者很可能由统一的构造动力学过程控制。同时与会代表认识到,目前对华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深部热-构造机制还不清楚,尚未建立起能够说明各种不同构造过程的统一的动力学模型。

与会代表认为,此次研讨会对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应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同时开展更加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年代学制约,集中探索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建立区域动力学演化模型,使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不断深入。

 

 

 

 

秘书组  国连杰 杨进辉 孟庆任供稿

20056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