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前沿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2018 Mw7.5级帕卢地震——快速与持续超剪切破裂事件
2019-05-20 | 作者: | 【 】【打印】【关闭

  与先前的超剪切地震不同,2018年MW7.5帕卢地震快速达到超剪切速度,并以约4.1 km/s的速度持续稳定破裂,这可能与震中区的断层特征有关。  

 

  地震时断层的破裂速度是研究震源物理和地震灾害的重要参数,通常破裂速度小于剪切波的传播速度(Vs),如果破裂速度超过Vs,则被称为超剪切破裂。破超剪切破裂导致地震波在马赫锥上同时到达,类似于超音速飞行的飞机产生的压力波,因此放大了地震的破坏力,相关研究对地震灾害评估有重要意义。

  数值模拟以及大量实验都证实,超剪切破裂地震是存在的,它发生在II型破裂上,II型破裂是指扩展方向与断层滑动方向一致的破裂,目前所有报道的超剪切破裂地震全部为走滑地震,包括1979年美国Imperial Valley Ms6.9级地震(Archuleta, 1984),1999年土耳其Izmit Mw7.4级地震和Düzce Mw7.2级地震(Bouchon et al., 2001),2001年中国昆仑山Mw7.8级地震(Vallée and Dunham, 2012)等,其数量非常稀少。

  2018928日,印尼帕卢发生了一次Mw7.5级走滑地震,地震引发的滑坡、液化和海啸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帕卢地震是不是超剪切地震,其破裂特征如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Bao et al.2019)在Nature Geoscience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澳大利亚台站的反投影结果(图1c-1e)显示,不同于其他超剪切破裂事件,这次地震的初始阶段没有长时间的亚剪切破裂,破裂速度快速超越了剪切波速度,且自始自终都是持续的超剪切破裂,平均破裂速度约为4.1 ± 0.15 km/s,介于VsEshelby速度,称为Eshelby速度)之间,通常认为均匀介质条件下,断层不能以亚Eshelby速度持续破裂。

   

帕卢地震的地表破裂轨迹和超剪切破裂速度(Bao et al., 2019)。(cBeam Power随时间的变化。(d)反投影获得的能量源沿走向的时间与位置。时间表示相对于起始破裂的时间,距离是相对于震中的水平位置沿走向(174°)的投影。(e)所用到的澳大利亚台站分布

  利用瑞利波马赫锥可以确定地震是否存在超剪切。当破裂速度低于瑞利波波速时,断层不同破裂位置的瑞利波到达远场台站的时间不同,但对于超剪切破裂,断层不同破裂位置的瑞利波将同时到达远场台站,使得主震波形与具有类似震源机制的较小地震事件的波形相似,只有振幅存在差异,振幅的比值等于主震与小震地震矩的比值(图2,图3)。Vallée and Dunham2012)曾在研究2001年昆仑山地震中,首次观测到了远场瑞利面波的马赫锥。帕卢地震同样观测到了远场瑞利面波的马赫锥,从而确认超剪切破裂存在。

  震源动力学研究通常认为,在均匀介质中,断层不能以亚Eshelby速度持续地破裂,但Huang et al.2016)认为存在断层破裂区时,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破裂以亚Eshelby速度持续稳定地传播,帕卢地震印证了这一观点。同时,帕卢地震的破裂速度之所以能快速达到超剪切速度,意味着较高的初始应力状态,这可能与震中附近断层较为粗糙有关。

 

2 远场瑞利波马赫锥的证据(Bao et al., 2019)。绿线内的彩色区域是马赫锥,马赫锥根据观测的破裂速度(4.1 km/s),并考虑到瑞利波相速度的不确定性,以最大可能的马赫角扫描获得

   

3 瑞利马赫波的证据(Bao et al., 2019)。(a)主震15-25s瑞利波与其M 6.1前震波形的相关系数随相对于破裂走向的方位角变化图,两个绿色条带表示估计的马赫锥方位角的可能范围。(b15-25s周期的主震(蓝色)和前震(红色)的瑞利波垂直位移记录。前震信号通过主震/前震地震矩比(大小为125)进行缩放

  破裂速度与地震灾害严重程度直接相关,提前建立地震破裂速度与断层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地震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什么只有部分走滑地震是超剪切地震,控制超剪切破裂的断层有什么特性?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Archuleta R J. A faulting model for the 1979 Imperial Valley earthquak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984, 89(B6): 4559-4585. 原文链接 

  Bao H, Ampuero J P, Meng L, et al. Early and persistent supershear rupture of the 2018 magnitude 7.5 Palu earthquake[J].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200-205.原文链接 

  Bouchon M, Bouin M P, Karabulut H, et al. How fast is rupture during an earthquake? New insights from the 1999 Turkey earthquake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1, 28(14): 2723-2726.原文链接  

  Huang Y, Ampuero J P, Helmberger D V. The potential for supershear earthquakes in damaged fault zones–theory and observation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6, 433: 109-115.原文链接 

  Rosakis A J, Samudrala O, Coker D. Cracks faster than the shear wave speed[J]. Science, 1999, 284(5418): 1337-1340.原文链接 

  Vallée M, Dunham E M. Observation of farfield Mach waves generated by the 2001 Kokoxili supershear earthquake[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2, 39(5).原文链接     

  (撰稿:郝金来/地星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