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普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数字地球十周年
2009-07-16 | 作者:张维 | 【 】【打印】【关闭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地球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变化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差别很大。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人们很难避免对地球认识的局限和片面。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只有使用计算机技术,才有能力模拟和处理那些不能观测到的现象。利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分析所观测到的海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和认识。数字地球可以使我们能够突破实验和理论科学的限制,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分析所搜集到的有关地球的全部信息。

   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数字地球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它需要诸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其中主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宽带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贮技术、科学计算以及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当人们在数字地球上进行处理、发布和查询信息时,将会发现地球变小了,变得可以进行掌控了。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卫星和航空图像为抢险救灾决策部门及时提供了地震发生后的地形地貌、受灾面积及其受灾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去一个陌生地方前,人们可以用百度地图查找出行的最佳路线;发生紧急事故时,人们用手机GPS就可以查找最近的医院等等。

   数字地球还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体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灾害频繁的发展中国家,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减少,河水枯竭,频繁的洪灾,荒漠化加剧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字地球的实施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避免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

   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化表示的地球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计算机中利用数字地球可以对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影响以及对策进行各种模拟和仿真,从而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数字地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荒漠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地球,还可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灾害预测与防御等。

   数字地球最早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他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演说时,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实际上,实现数字地球,靠任何一个政府、企业或学术机构,都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它需要成千上万的个人、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数字地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计算机科学、海量数据存贮、卫星遥感技术、互操作性、元数据等。可以预见,随着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发展而建立起的数字地球,必将在未来对知识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由我国在1999年发起举办。第2、3、4、5届会议分别于2001、2003、2005、2007年在加拿大、捷克、日本和美国成功举办。同时,第1、2届数字地球峰会也分别于2006、2008年在新西兰奥克兰和德国波茨坦召开。为纪念数字地球十周年,第6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ISDE6)将于今年9月再次回到中国北京召开。



   第6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主题为“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北京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5个部委和国际组织联合举办。届时,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将再次汇聚北京,共同回顾和探讨数字地球的前景及发展。

   让我们关注这次会议的召开,参与并推进数字地球的发展。

(党群办宣传部 张维 供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