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云鄂博矿床发现84周年 记中国科学院几代研究者在认知白云鄂博矿床过程中的足迹 |
作者:王凯怡 |
今年是白云鄂博矿床发现84周年,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回顾中国科学院几代研究工作者在研究白云鄂博矿床成矿规律过程中的重大业绩和丰硕成果呢?只要关注去年乃至年初的国内外时政要闻,不难发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我国的稀土成为了一个热词。这本对普通老百姓颇为陌生的一个词,但近来其出现的频率可能已足以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关注。那就是,我们国家的稀土很多吗,为什么一些国家对我们的稀土有着那么浓厚的兴趣,它的确对高科技很重要缺了它就不行吗?从当前的形势看,稀土似乎已成为我国外交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就铿锵有声的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提到稀土,就要追根溯源,中国的稀土在哪里?本文不想概评中国所有的稀土资源,的确,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一分丰厚的礼物,就是稀土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的确很丰富,而最奇特最富集的,也就是本文拟重点讨论的,就是内蒙白云鄂博矿床,这是世界最大最富的稀土矿床,其稀土资源占全国稀土资源的84%和世界资源的36%,除稀土外,该矿床还蕴藏有丰富的釷,铌和钪等,是一个举世无双十分难得的宝藏。 84年前即1927年7月3日,在辽阔广袤的草原深处,丁道衡先生发现了主矿的铁矿(丁道衡,1933),从此开启了认知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床的序幕。可以说,丁先生是白云鄂博这一稀世珍宝的开拓者。为了永久的纪念,如今,丁先生的全身塑像耸立在白云鄂博镇中心的街心花园。塑像坐南朝北,目光注视着北方的主矿。其实,塑像与主矿的直线距离仅一公里左右,83年前,丁先生可能就是经过了如今塑像所在的位置奔向了前方不远处主矿的黑色山峰,在那里找到了铁矿。当时,丁先生何曾会想到,他的这一发现日后将震惊世界。 提到了白云鄂博的稀土,不能不提一位我们十分尊敬的长者何作霖先生。何先生早年留学德国,是我国地质界最有威望的元老之一。早在1935年,何先生在白云鄂博的标本中发现了两种稀土矿物,并分别定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严济慈先生利用光谱仪测定了矿物中的镧,铈,镨,钕等稀土元素。何先生将这一研究成果撰写为“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初步研究”一文,发表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上(1935,14,2,279-282)。稀土资源在白云鄂博的发现,无疑极大的增加了白云鄂博矿的经济价值,丁先生挂上的大幕由何先生徐徐拉开,人们开始了对白云鄂博稀土奥秘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求。 白云鄂博矿是地球母亲赠与我们的一份无与伦比的资源瑰宝,同时也是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一块圣地。解放后,一批批工作者和研究者在这里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他们辛勤工作刻苦钻研,对探寻白云鄂博矿床秘密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即使经费短缺,野外工作条件艰苦也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默默奉献。这里,值得书写和记叙的事迹很多,但限于篇幅,也限于个人的经历和水平,本文只能着重介绍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者们的研究业绩。这虽可能只是挂一漏十的报道,但白云鄂博情结驱使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白云鄂博矿床的研究,使后继青年精英研究者做出更多突破创新成果。 |
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