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新生代帕米尔构造演化与塔里木盆地海水退出的时间与机制 |
成果表现形式 |
[1]Jimin Sun, Wenjiao Xiao, Brian F. Windley, Weiqiang Ji, Bihong Fu, Jiangang Wang, Chunsheng Jin. Provenance change of sediment input in the northeastern foreland of Pamir related to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Kohistan-Ladakh arc at around 47Ma.Tectonics, 2016, 35, doi: 10.1002/2015TC003974 [2] Jimin Sun, Brian F. Windley, Zhiliang Zhang, Bihong Fu, Shihu Li. Diachronous seawater retreat from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in the late Eocene.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6, 116: 222–231 |
成果完成人 |
|
研究成果简介 研究意义: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新特提斯海的关闭是新生代最为显著的宏观地貌演变。印度与欧亚板块在西构造结的碰撞时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海水退出时间与机制均是近年的热点科学问题。该成果选择了紧邻帕米尔高原的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对象,论证了西构造结的碰撞时间、构造演化以及对塔里木海水退出的动力驱动。 主要成果如下: (1)限定了印度板块与亚洲南缘在西构造结的碰撞时间 对帕米尔东北缘前陆盆地奥依塔克剖面的砂岩成分、碎屑锆石的U-Pb年龄与Hf同位素、磁组构、稳定同位素物源示踪等综合研究,揭示出该剖面47Ma以来物源发生重要改变,新加入的年轻组分与印度板块与亚洲南缘的科希斯坦-拉达克弧(Kohistan-Ladakh)的碰撞导致的造山带隆升与物质剥蚀有关,指示了西构造结的初始碰撞时间为47 Ma,成果发表于Tectonics。 (2)提出了帕米尔构造演化是塔里木盆地海水“穿时”退出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奥依塔克、克里阳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塔里木盆地的海水退出时间在空间上存在“穿时”的特点。在帕米尔东北缘的奥依塔克,由于受帕米尔弧形构造向北“楔入”的影响,在47 Ma即开始海退;但此时,在塔里木盆地的很多地点仍有海相沉积,直至40 Ma左右,海水才完全退出塔里木盆地。在动力机制上,由于塔里木的最后海退时间为40 Ma,这显然要早于渐新世初期(34 Ma)由于南极冰盖形成引起的全球尺度海面下降。因此,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的帕米尔高原的向北“突刺”是海水退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因素,全球变冷导致的海面下降仅仅是次要因素,成果发表于JAE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