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进 |
成果表现形式 |
[1] Yang Shiling, Ding Zhongli, Li Yangyang, Wang Xu, Jiang Wenying, and Huang Xiaofang. 2015. Warming-induced northwestward migr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ain belt f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o the mid-Holocen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43): 13178‒13183 [2] Yang Xiaoxiao, Jiang Wenying, Yang Shiling, Kong Zhaochen, and Luo Yunli. 2015.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s in the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372: 58‒65 [3]崔琳琳,王旭,沈吉,丁仲礼. 2015.末次盛冰期以来泸沽湖沉积记录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植被意义.第四纪研究,35(4): 871‒880 |
成果完成人 |
李阳阳 杨肖肖 崔琳琳 黄晓芳 |
研究成果简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持续减弱、季风雨带逐渐南退,从而导致我国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多归因于全球变暖。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将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我国北方干旱化的担忧。这一干旱化是短暂的气候事件,还是全球变暖触发的长期干旱化的开始?研究古增温过程中季风雨带的变化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东亚季风区黄土、湖相沉积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研究团队重建了最近2万年来的植被变化。从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暖期,耐干冷植物减少,喜暖湿植物增加,C4植被显著增加,说明暖期季风降水增加。黄土高原C4植被生物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和现代降水量等值线非常一致。因此,C4生物量等值线的移动可以有效指示古季风雨带的位置变化。依据黄土高原C4生物量等值线变化,从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温暖期,夏季风雨带向西北至少推进了300 km。 上述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向西北方向推进。据此推断,如果全球增温持续下去,季风雨带一定会向北推进,导致我国北方降水增加,从而逆转目前的干旱化趋势。 相关成果被PNAS评为亮点文章,先后被新华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Asia Pacific Biotech News》及农、林、气象和水利部门等60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