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玉兔号揭示月球雨海火山活动历史及月壤厚度 |
成果表现形式 |
[1] Zhang, J., Yang, W., Hu, S., Lin, Y.*, Fang, G., Li, C., Peng, W., Zhu, S., He, Z., Zhou, B., Lin, H., Yang, J., Liu, E., Xu, Y., Wang, J., Yao, Z., Zou, Y., Yan, J., and Ouyang, Z. 2015. Volcanic History of the Imbrium Basin: A Close-up View from the Lunar Rover Yutu.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17): 5342–5347 [2] Hu, S., Lin, Y.T., Liu, B., Yang, W., He, Z.P. and Xing, W.F. 2015. Reflectance calibration and shadow effect of VNIS spectra acquired by the Yutu rover.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5(9): 1587–1596 |
成果完成人 |
张金海,杨蔚,胡森,林杨挺,徐于晨,姚振兴 |
研究成果简介: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于月球雨海北部,随后开启了着陆器就位探测和“玉兔号”月球车巡视探测。我所“嫦娥三号任务月球区域地球化学与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型”团队建立了三个科学载荷(探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和可视-近红外光谱光谱仪)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月壤和月壳浅表结构等系列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制约。 可视-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着陆区月壤矿物组成与阿波罗月海盆地的月壤样品类似。但是,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分析表明,着陆区月壤含有高的FeO、TiO2和低的Al2O3,说明下覆玄武岩是一种新的类型。该玄武岩可能由富Fe-Ti的月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然后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克里普岩层的混杂,最后溢出月表充填到雨海盆地。根据测月雷达的探测结果,这一玄武岩单元厚达195米,说明在月球岩浆活动晚期,雨海盆地仍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此外,探月雷达还探测到,着陆区月壤厚度约为5米,明显大于前人用间接方法获得的结果,这意味着月球上有更多的3He资源可供人类利用。 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PNAS。到2015年底,该文在期刊主页已被下载近9千次。中科院门户网站、科学网、中国科学报、人民日报等进行了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