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博士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博士后 > 博士后动态
关于启动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2-15 | 作者:人事处 | 【 】【打印】【关闭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发布的《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338号),为保证申报工作顺利开展,现就做好我所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国家资助期为2年。设站单位根据资助人选在站期间科研工作业绩,按一定标准或比例给予资助。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199111日(含)以后出生。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3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1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八)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三、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身份证明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 

  (一)申请书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并生成申请书(模板见附件1),自行线下填写无效。 

  (二)《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完成填写、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模板见附件23)。 

  (三)身份证明材料 

  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四、申报流程  

  (一)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215日至315日)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 

  (二)将“三(一)至(四)”中的材料按照1-4的顺序整理成电子版材料,于202231517:00前发送至邮箱whzhang@mail.iggcas.ac.cn  

五、其他说明    

  评审安排及有关要求详见原文链接。   

  

   人:张伟豪、常中华   

  联系电话:010-82998237010-82998083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       

  邮政编码: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