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长江日报】中国地质大学启动“地学长江计划”
2017-11-27 | 作者:转自:长江日报 | 【 】【打印】【关闭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7日 

推进“地学长江计划” 提升服务国家能力  

  殷鸿福院士:地大的研究以全国为基地,实际上等于没有长期研究基地,因为没有重点就形不成拳头,这是我校地缘战略的薄弱,现在还不晚,需要我们下定决心建立长期的研究基地,这个研究基地对象只可能是武汉所在的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流域。

  地大要跻身于长江高校,就必须对长江作贡献,这是责无旁贷的。长江流域是国家的经济人口重心,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中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地,长江的发展攸关国家命运,而发展的成败又取决于长江大保护的成败,因此长江的资源环境承载地,尤其是占其主体的长江中上游资源环境承载地,也就是中上游的生态安全极端重要。“地学长江计划”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长江流域拥有四大金属成分带,又是油气特别是页岩气的重要产地,地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好的基础。当前需集中全校之力,经营长江,实现研究基地、大学科群和地学大智库为一体的“三合一”计划。

  陈颙院士:2015年5月9号,王焰新校长做了“地学长江计划”的演讲,指出“地学长江计划”可能给学校带来重大的战略机遇,这是“地学长江计划”的孕育起点。

  2015年10月,在安徽330公里的长江段,有十几个单位的1000名科技人员在长江的航道里面激发了500次地震波,长江两岸布设了4000套地震仪器,这是一次没有经费,充满梦想的一次大型科学活动。中国科学院也关注和支持“地学长江计划”,其中有一个报告就是利用长江水体开展地下探测计划的建议。我们想在中国建十几个地下的激发地震波的发射台,每一个发射台都可以覆盖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希望在湖北省建其中的一个。

  这个月我们又进行了一个比较大型的科学实验,地点在江西景德镇附近,这个地方找到了我国最大的白钨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钨矿。在这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打了42口取样井,两千多米,地底下情况清清楚楚。我们就选择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用来发展我们在地面上探测地底下的方法,将来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明灯。我对“地学长江计划”很有信心,一定会取得成功。

  夏军院士:长江是我们中国的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中央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实际上指定了未来“地学长江计划”的发展方向,将地球科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家的需求深度结合,在这一点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敢为人先,率先开展“地学长江计划”着实令人敬佩。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会尽我最大力量来支持,共同合作把这个计划完成好。

  “地学长江计划”为什么具有科学价值呢?从水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长江是地处东亚中部冀东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在地质、地貌、水文、社会经济等整个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情况下,整个流域是非常复杂的。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地学长江计划”将从地球系统科学,包括了地表和地下、自然和人文的交叉,来聚焦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地质生物、地质过程问题来探索长江流域的变化规律,为健康长江、安全长江作出科学贡献。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