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长江日报】中国地质大学启动“地学长江计划”
2017-11-27 | 作者:转自:长江日报 | 【 】【打印】【关闭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7日 

解读“地学长江计划”

  长江计划与“一带一路” 地缘关系

  研究方向:

  方向一:全球变化与重大工程驱动的长江流域变化、预测及其对策与管理。以鄂西-江汉平原为重点地区,围绕长江中游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重大工程所导致的江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趋势下,流域在地下空间结构、地质灾害、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开展系列研究,提出流域大保护的对策和依据,并对未来变化进行预测。具体研究包括7个方面:盆山地质结构、大型城市群的地下工程与管理,流域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地质灾害及其对策,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对策,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对策,流域关键带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对策,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流域大保护的政策、法规与管理。

  方向二:宜居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地质过程及其资源能源和环境效应。围绕深部地质结构、过程与资源环境工程等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选择长江中游(中上扬子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壳幔相互作用及结构演变的动力学过程、元素迁移富集再分配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开展地下不同尺度的透明化等研究。具体包括7个方面:岩石圈结构及其探测,深部地壳演化与壳-幔作用,壳幔演化的高温高压实验约束与微区探测,深部过程的资源效应,沉积盆地演化动力学与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地球物质循环与生命环境效应,流域深部过程与浅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计划:

  “地学长江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力于学科交叉融合,在部分学科领域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21-2025年)建成系列监测网络平台,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在国内形成流域大保护的战略决策地位;第三阶段(2025-2030年)建成系列示范基地,形成流域地缘优势,产生重大国际学术影响。

  研究团队:

  “地学长江计划”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建设,由相关院系共同参与,举全校之力进行建设。聘请24名顶级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以陈颙院士为咨询委员会主任;聘请40名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夏军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