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7 来源:新华网

1月16日,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美国微生物学家弗吉尼亚(右)和杰森分析微生物样品。
16日夜晚,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参加的大洋钻探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过程十分艰难。进入400米后,随着钻孔越钻越深,钻孔故障频发,已损坏了3个钻头。为了尽快越过故障多发地带,“决心”号采用了力量更大的三牙轮钻头连续向下钻进而不取芯。目前钻孔深度已突破600米,并恢复了正常取芯。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1月16日夜晚,科学家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忙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这是1月16日拍摄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的夜晚景象。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这是1月16日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拍摄的提取的微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1月16日,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中国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马强博士输入岩芯数据。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