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中国科学报】外太空采矿?梦想很遥远!
2016-02-23 | 作者:转自:中国科学报 | 【 】【打印】【关闭

作者:马卓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22

  回放: 

  美国《连线》月刊不久前发表了题为《太空采矿可能引发星球大战》的文章。文章指出外太空极为有利可图,如各种小行星充斥着地球人想迫切得到的矿藏奇石,而美国已有企业对外太空资源跃跃欲试。

  疑问: 

  人类是否已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外太空开采?存在哪些障碍?

  解答: 

  “人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大规模开采及使用外太空矿藏,媒体太过于乐观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王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他认为,现今人类对外太空矿藏的探测还停留在光谱分析等间接手段,很难具体判断出某个星球真正存在的矿藏类型,更不能像在地球上勘查一样实现直接探矿,商业开采更是夸夸其谈。

  “其实地球上的资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濒危’,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例如石油,近年来随着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油气矿藏的远景资源量大幅增长,可能还够人类使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王非认为,如今花费巨大的“外太空开矿”并不是件迫在眉睫的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鸿飞认为,虽然从当前形势看,外太空采矿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但未来人类的脚步必定会继续向外太空行进。他认为,当前技术达不到但可以发展。“经济上是否可行还要看人类是否有需求,一些小行星的确富含特殊金属,很难能可贵。”

  外太空开矿已炒作多年,许多星球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吸引力,比如陆续发现的“钻石星球”“黄金星球”等,这些由单一元素组成的星球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但王非表示,要想从外太空“拿东西”,绝不是顺手牵羊那么简单,他认为其中涉及到两个当前还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是如何开采;二是如何运输。

  有史以来人类拜访过的外太空星球只有月球。如果说要“掘金”外太空,通常是指工业级的大规模开采,而不可能像“阿波罗11号”登月那样仅是进行少量的科研样品采集。而那些存在令人垂涎矿产的星球可能离人类有数万、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光年。如何去、又如何携带采矿设备并运回大量矿石,都是人类目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类动用的运输成本要大于一趟采矿所得,因此这种说法大有哗众取宠之嫌。”王非表示,要开采小行星或月球,一种是直接开采;另一种是将小行星捕获,再借助外力将小行星拖拽至月球附近进行开采。而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要想大规模开采外太空星球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另外一种可能的采矿方式——遥控采矿,他也表示否定,并表示遥控采矿是对星球发射一颗外太空飞行器,利用各种雷达或红外线看到其中蕴藏的矿物成分。“中国发射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都要花费几百万美元,如果是遥控探测月球,花费之大更是难以计数。”他指出,月球可能有一些氦三气体能够裂变产生能量,可以作为核燃料。虽然其在地球上很少,且都存在地幔里,“但即使是这样,地幔开采也比到月球更划算”。

  此外,由于地球和月球的重力不同,地球采矿的设备和月球也是不同的,而这就牵扯到要研发新型采矿机器的问题,以便应对月球失重的情况。

  “月球离地球最近,也是人类最可能实现的目标。月球寸草不生,人类到月球最大的好处是将地球上的微生物带到月球并‘生根发芽’。”王非认为,一切还都停留在概念上,估计在50年之内无法实现。

  《中国科学报》 (2016-02-22 第4版 综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