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中国国土资源报】拿什么拯救土壤——就土壤修复改良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
2015-06-03 | 作者:转自:国土资源报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5-03-14

 

  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情况严重……全国两会上,关于土壤的话题,热度灼人。对此,多年专业从事土壤修复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博士有“话”要说。  

  我国土壤的修复改良刻不容缓,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中国拥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土壤修复矿物技术,只要高层足够重视并配套政策,土壤修复改良有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刘建明认为。

  土壤污染危及舌尖上的安全 

  “土壤中的矿物质控制着植物、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土壤肥沃程度决定了所有生命的健康程度。”“人类的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的缺乏上去。”为了说明土壤质量的重要性,刘建明引用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话。

  “土壤质量位于人类安全的最前端。”刘建明说,土壤质量堪忧,必然危及舌尖上的安全。

  刘建明介绍,我国土壤质量现状两方面表现突出。一是污染面积大。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达19.4%;二是退化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144亿亩,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导致土地退化面积已达80.88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2%。

  谈及原因,刘建明认为,主要来自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其中,过度耕作、过度施用化肥农药为主因。在这一持续几十年的农业生产模式下,酸化、板结、盐碱化、重金属污染、化肥农药污染、肥力减退、矿质元素和有机质贫缺等,已成为我国土壤的普遍现象,其结果除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低下和危及粮食数量、质量安全外,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尿素等化学氮肥施用后有很大一部分变成氨气和氧化氮气体挥发,进而污染大气。”基于以上分析,刘建明建议,我国的土壤修复和改良刻不容缓。

  土壤修复技术国际领先 

  “土壤是由石头风化而来的,实际上是地球岩石圈表层的表生地质过程的产物,其中90%以上是矿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基本营养。”刘建明说,“因此,修复、改良土壤的核心之一就是补充矿物质养分。而这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据刘建明介绍,依据这一原理,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富钾页岩为原料,模拟自然界风化成土作用过程,自主发明了“加压蒸养反应工艺”,将岩石中的所有矿物质元素整体活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营养,从而将石头转变为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矿物质土壤调理剂。

  自2006年开始,他们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采用大田对比,小区机理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案同步展开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这一调理剂后,为土壤补充了大量的矿物质营养元素,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营养平衡,取得了良好修复改良效果——

  提高了农业产量5%~15%,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进而降低农业残留、提高农产品安全性;显著增强农作物抗性,包括抗病、抗虫、抗盐、抗旱、抗寒、抗重金属毒害等;治理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中化化肥2013年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晚稻试验表明,水稻亩施15公斤该产品就能降低稻米镉含量24.2%。

  在国际上,巴西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富钾岩石生产钾肥的国家专项。“2014年9月,巴西国内的项目承担单位来华试图推销其技术,在与我们交流后承认他们是落后多年的后发者。”刘建明说,这一事例起码向人们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补充矿物质营养是土壤修复改良的核心;二是土壤修复的矿物技术,中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修复改良可后效益显著 

  “土壤修复是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密切合作,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需要农业耕作制度的创新和优化,需要全民监督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刘建明认为,做好了以上几项工作,再以中国的领先技术为基础,我国的土壤修复改良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刘建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抓好政府主导、科技支持、企业实施、全民监督四个环节。政府主导,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科技支持,就是整合各部委的科技力量,研究有效的土壤修复组合技术;企业实施,就是培育修复改良土壤的各类企业,由企业来承担土壤修复的工程量;全民监督,就是动员各行各业的人都关注、参与到土壤修复改良中,形成全民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是要注重机制体制政策创新。如在国家层面,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土壤修复办公室,统筹协调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科技部等形成合力;在资金投入上,应整合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农业部等多部门相关资金,形成共同投入机制,还可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平台上设立优惠贷款项目;在引导激励政策上,对荒地、严重污染地通过修复改良变成耕地的,可在使用权、农业补贴等方面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措施。

  “中国科学院的最新调研成果显示,我国具有不同适宜程度的耕地后备资源约8亿亩,其中具有较好开发条件的占40%左右。如果政策支持企业规范化地去开发这些后备耕地并拥有土地经营权,则完全可能通过土壤修复改良工程为我国增加几亿亩耕地。”刘建明说。

  三是成立土壤修复国家工程中心。设立《土壤修复》国家重大专项,针对不同地区土壤退化的实际情况,整合相关的土壤修复技术,通过规模化的农业工程试验和示范,形成具有推广普及意义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制新模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