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于5月22-23日在全国一百多个研究所举行。由我所主办的“探索地球 触摸星空”主题公众科学日活动于23日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下和线上直播联合的方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上、下午各一场科普报告、一场科普剧、一场科普演讲比赛、10个地学知识点参观(体验)以及实验室参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钟华代表研究所致欢迎辞,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的林杨挺研究员作题为“玉兔2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什么秘密?”的科普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众反响热烈,到了互动交流环节,抢话筒提问的会场气氛让人印象深刻。
由研究生志愿者李紫源等人创作的科普剧《一眼万年》以历史学家、原始人类和恐龙的视角进行展开,通过不同的视角描述地球的历史。科普剧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深受在场观看的大、小朋友的欢迎。
研究所博物馆(镇馆之宝包括“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独一无二的珠峰岩石标本),85位院士组成的“院士墙”,所史馆,刘东生院士纪念展室,探地雷达体验与演示区,地震仪与地震波记录展台,地学科普小实验桌,地球历史长廊知识竞答点,矿晶与古生物化石赏析展台,“三大岩”标本展台,地学科普图书角等10个地学知识参观(体验)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和体验的平台。
除上述活动外,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还开放了离子探针实验室,纳米离子探针实验室,惰性气体实验室,氩氩、铀-钍-氦年代学实验室,固体同位素实验室,行星磁学实验室和生物地磁学实验室等七个先进的科技支撑平台,既让社会公众直接观摩了这些“研究利器”,更让他们了解了实验平台为科技创新作出的贡献。
第二场科普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的李娟研究员作题为“地球内部的奇幻之旅”报告,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结合动画片和实际案例,科普了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历史。小朋友们的提问让李娟研究员事后都深感“后生可畏”,同时也对将来由他们实现科技强国梦充满信心。
“20世纪中国珠峰登山与科考的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科普报告结束后举行,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向社会公开。这也是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的一次尝试,创新将以往科普活动社会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事前主动查阅资料再自己陈述出来,增加了公众参与感。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研究所只能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2021年度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再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走进研究所、了解研究所、认识地球科学的机会,活动圆满完成。
林杨挺作科普报告
李娟作科普报告
科普剧《一眼万年》
探地雷达观测
地震仪展示
珠峰峰顶样品展示
所史馆参观
(供稿:成果转化处 摄影:任晖、覃华清 编辑:综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