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发布日期:2016-11-04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而教育发生于学校。未来我们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广大校园,责无旁贷。”在“儿童与科学”研讨会接近尾声时,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教授的一场报告,将与会者深深吸引住。
“我的童年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我跟着家人走遍了黄河长江,到处流浪逃亡。目睹国难,幼小的我特别想扛起枪去打仗,但是后来我明白,只有科技发达了,祖国才能强大。所以那时我就立下志向:长大一定好好读书,发展我国的高科技,让敌人不再侵犯祖国。从此,我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一直追寻初心,刻苦读书……”斑白的头发、深邃的目光、洪亮的发言,滕吉文的报告,道出一位老科学家对科技教育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现在的孩子们怎么度过童年?当我看到我的孙女一天到晚为各种培训班而忙碌时,我不禁在想:科学需要想象力,当孩子的时间被塞得满满的,神经被绷得紧紧的,他们怎能拥有自由遐想的空间?”滕吉文院士的一番感慨,也让现场陷入一片沉思。
“当下,科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启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亲自用双手去探索,用大脑去思考,用行动去践行。”滕吉文通过鲁班发明锯、爱迪生发明电灯等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少年儿童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宝藏,一些伟大的科技发明,其实都是源于生活中的感知和探索。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的头脑里闪烁科技的火花,培育对新生事物好奇的初心。“让孩子有时间去想象,哪怕是幻想,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针对目前国际上科技竞争的现状,滕吉文深切寄望于下一代。他说,科技是创新的利器,科技发展推动着世界的前进。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第六次科技革命,当下如何发展科技,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而人才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基石。但当下,高水平科技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要培养未来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就必须建立起稳定的、可靠的,而且可以保证长期供给的科技人才后备基地,夯实科技基础,加强科技发展,才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谈及未来,滕吉文院士意蕴深长。(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