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普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上海科技报】院士告诉你一个“动荡的地球”
2014-05-24 | 作者:转自:上海科技报 | 【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科技报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15日  作者:陶婷婷 摄影:鲁鸣  版面:A1

   

  滕吉文院士在演讲

  前天是我国第6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发生6周年纪念日。2014上海市第3届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暨百人百场应急科普宣教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当天举行。

  上海市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自2012年5月12日启动以来,已举办“应急科普”系列讲座60余场, 2万余位市民直接受益。3万余位市民在网上参加上海市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大奖赛,其中“灾祸一瞬间”图片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到2万余张珍贵的灾难现场图片。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3届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活动,可登录网址(ttp://www.zxbsxt.com)参赛。

  在活动启动仪式后,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滕吉文在上海科协大讲坛作了主题为“动荡的地球”的科学报告。同时,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家洪,作为对话嘉宾与滕吉文及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

  地球好比一只苹果

  我们所聚居的地球,时时为人类提供发展所需的资源;同时,它也是动荡的、变化着的。滕吉文介绍说,全球范围每年发生约5万次地震,灾害频发造成粮田毁坏、房屋倒塌,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滕吉文说,人类在地表所见的众多景观和现象,如高山、峡谷、河流、海洋和壮观的海陆变迁,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物理-力学-化学作用的深层过程与动力学相应的产物。人类从未停止对地球深部的探索,最深打钻12.26公里,人类对地球深层的了解仅是皮毛。“地震好比一盏明灯,照亮地球各个角落。”曾有科学家这样说。滕吉文把地球比作一只苹果,地壳、地幔、地核犹如苹果的果皮、果肉和果核。他说,通过测量地震波,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震预测难世界公认

  1920年,我国海原8.5级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达23.4万人;1960年,智利大地震导致安第斯山脉的地表出现一道裂痕,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几乎波及全球;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达7.8级,24.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1999年,宝岛台湾发生7.6级地震,损失惨重……滕吉文在回顾人类历史上一些重灾后介绍说,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发生标志着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2008年的5·12地震让汶川这个美丽的小城尽毁,致亿万元损失。他分析说,其中一些地震震级并不大,但损伤惨重,究其原因,是当地条件落后,应急措施不力所致。

  地震可以预测吗?滕吉文介绍说,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域发生7.3级地震,因预报及时,当地采取了将电影放映由室内影院改至户外广场等预警措施,大大减少了伤亡。对于地震预报,业内有两种声音,一方认为地震可以预报,而另一方则坚称不可预测。不仅国内如此,美国有学者称,地震在临震阶段无法预报,但也有另一个流派的专家仍然致力于地震预报研究。地震预测成为世界公认的难题。

  滕吉文认为,入地难、非频发性、震源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当今的地震态势导致地震预报很难。但他表示,广大科学工作者从未放弃过地震研究,还在努力探索地震预测、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温家洪补充说,地震预报是减灾重要的工作,但从灾难管理角度来说,减灾、备灾、响应、恢复重建等 4个环节都要重视和提升能力。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