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专业课:第四纪古气候学 选课及上课通知
课程名称:第四纪古气候学
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体系及其解译方法,理解不同时间尺度(轨道-千年-百年尺度)气候波动的驱动机制,建立地球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多圈层耦合认知框架,系统掌握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基于数值模拟与观测数据相融合的研究范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研究古气候变化基础理论问题的能力,提升独立设计古气候重建方案并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教学要求:熟悉古气候研究从样品采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到成果展示的完整科研链条,了解现代实验分析技术在古气候学中的应用,掌握目前国内外古气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研究生的相关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时间安排:3月14日-4月17日,周一、三、五,14:00-16:30
授课地点:地3楼422会议室(暂定)
课程安排及内容
日期 |
授课教师 |
授课内容 |
3月14日 |
吴海斌 |
第四纪古气候概论 |
3月17日 |
吴海斌 |
年代学 |
3月19日 |
吴海斌 |
古气候变化的海洋记录 |
3月21日 |
吴海斌 |
古气候变化的黄土记录 |
3月24日 |
张健平 |
古气候变化的湖泊和冰芯记录 |
3月28日 |
张健平 |
古气候变化的生物记录 |
4月1日 |
张健平 |
古气候变化与古生态 |
4月3日 |
张健平 |
古气候特征及事件 |
4月7日 |
张健平 |
古气候变化的机制 |
4月9日 |
张健平 |
实验室实践 |
4月11日 |
吴海斌 |
古气候模拟 |
4月13日 |
吴海斌 |
古气候变化与碳循环 |
4月17日 |
吴海斌、张健平 |
开卷考试 |
请选课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二维码仅用作课程登记使用,选课人员仍需通过SEP系统完成选课),已填写过的同学无需重复填写。

教育处
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