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蒙古国西部增生构造演化及其成矿效应”研究进展
2021-06-03 | 作者:项目组 | 【 】【打印】【关闭

  “蒙古国西部增生构造演化及其成矿效应”(项目号:132A11KYSB20170013),系我院国际伙伴计划对外合作重点项目,2017年获批,201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在该项目资助下,我所苗来成研究组与蒙古科技大学地学中心合作,在全面收集研究区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蒙古阿尔泰造山带开展了联合野外考察与研究,编制了蒙古阿尔泰及邻区大地构造图与成矿规律图(1:100万)。

  项目首次精确厘定了蒙古阿尔泰乌列盖蛇绿岩形成年龄(529±4 Ma)及构造侵位时代(中晚奥陶世),提出乌列盖蛇绿混杂岩带代表蒙古杭瑷地块西缘活动陆缘与阿尔泰地块东缘被动陆缘之间的缝合带,缝合时代为中晚奥陶世;泥盆纪时,蒙古阿尔泰处于造山后伸展与弧后伸展共同作用的动力环境,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发育双峰式和高K钙碱性-碱性岩浆作用。虽然蒙古阿尔泰造山带也存在早古生代的成矿作用,但主要矿床形成于造山后时期,集中在泥盆纪和二叠纪。空间上,泥盆纪矿床主要分布于在蒙古阿尔泰东北部,而二叠纪矿床则主要分布于其西南部。这一成矿时、空演化框架与蒙古阿尔泰及戈壁阿尔泰的构造演化特征相一致。

  上述合作研究成果对认识阿尔泰造山带早期增生演化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对开展中国阿尔泰与蒙古阿尔泰之间跨境成矿带的对比具有重要价值。

 

  蒙古西北部成矿规律图

 

  (供稿:项目组、科技处  编辑:综合办)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