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Barbara Romanowicz院士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Mantle plumes rooted at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Evidence from seismic waveform tomography”的地球科学前沿论坛报告。
地幔对流模式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地幔对流存在与否或具体模式如何,是人们认识板块运动驱动力、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等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Romanowicz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地震学层析成像技术构建全地幔速度模型,为认识地幔对流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此次报告,Romanowicz教授主要基于近期新构建的第二代全球S波全地幔速度模型,讨论了深部地幔对流与板块运动、热点的关系。
相较于其它的全地幔速度模型,第二代模型具有相似的速度变化模式,但更清晰地揭示了地幔内部低速异常体的形态结构。在太平洋板块区域,上地幔约200-350 km深度处存在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APM)平行的条带状低速异常。在垂直于APM方向的深度剖面上,低速条带水平间隔约2000 km,该间隔距离与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功率谱峰值相对应。300-400 km深度以下的上地幔部分,其低速异常主要表现为从下地幔延伸上来的垂直柱状结构。这表明,上地幔低速物质流动与板块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其与深部地幔物质的涌入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下地幔中的显著低速异常体主要位于热点附近(经常有些偏离)且呈细长近垂直结构。这些低速体从核幔边界向上可延伸至约1000 km深度处,而且比标准地幔柱模型要宽(500-1000 km)。另外,Romanowicz教授及其团队还发现在太平洋超级地幔柱(LLSVP)下方的核幔边界处存在与之对应的超低速区域(ULVZ)。这为深部地幔地球动力学以及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约束。
百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并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Barbara Romanowicz院士作报告
会场交流
【报告人简介】
Barbara Romanowicz 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物理学教授,法兰西工学院地球内部物理学主席。1974年于巴黎第六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75年于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硕士学位,同年于巴黎第六大学获天文学博士学位,1979年于巴黎第七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入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1999年获A. Wegener Medal,2003年获Gutenberg Medal,2009年获Lehmann Medal,2019年入选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士(IUGG Fellow)。研究领域包括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为全球地震学和地震观测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括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地震网络组织GEOSCOPE。
【延伸阅读】
- Yuan K, Romanowicz B. Seismic evidence for partial melting at the root of major hot spot plumes[J]. Science, 2017, 357(6349):393-397.(原文链接)
- French S, Lekic V, Romanowicz B. Waveform tomography reveals channeled flow at the base of the oceanic asthenosphere[J]. Science, 2013, 342(6155): 227-230.(原文链接)
- Cottaar S, Romanowicz B. An unsually large ULVZ at the base of the mantle near Hawaii[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2, 355: 213-222.(原文链接)
(供稿:宫畅、王旭/岩石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