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和我所联合资助、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斑岩Cu-Au-Mo成矿系统国际研讨会”在我所召开。
来自加拿大湖首大学、日本秋田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蒙古科学院古生物与地质学研究所、蒙古科技大学、伊朗赞詹大学、缅甸地质学会、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本所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科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克章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简要介绍了会议筹备等相关情况;我所杨进辉副所长代表本所致欢迎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副主任侯增谦院士代表基金委致欢迎辞。
加拿大湖首大学Peter Hollings教授、我所秦克章研究员和高俊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Tectonics, magma fert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deposits”,“Porphyry Cu and Mo deposits in China: Tectonic settings and metallogenic systematics”和“Large-scale porphyry-type miner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Geo-dynamic background and metallogenesis”的大会主题报告。会议围绕(1)斑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中亚造山带、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俯冲-碰撞-伸展-复合造山);(2)中亚成矿域斑岩成矿作用(巴尔喀什—准噶尔—天山、南蒙古—华北北缘、大兴安岭及邻区);(3)斑岩成矿系统的深部岩浆过程、流体出溶与成矿机制;和(4)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样式、结构与勘查标志等4个前沿科学领域,作了33个精彩的口头报告。同时,会议期间展示了25张海报,各报告人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为充分交流三大成矿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研究最新思想和成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本次会议,国内外学者深入探讨了斑岩成矿系统各方面的诸多前沿科学问题,如:斑岩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斑岩矿床从岩浆房到流体出溶和矿质沉淀的精细形成过程。与会者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有力地促进了彼此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研究认识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今后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9月10日至15日,部分与会专家参加了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铜山-争光-岔路口等斑岩-浅成低温铜-金-钼矿床野外考察。
与会代表合影
部分与会代表野外考察
(上图:考察多宝山矿区合影,下左图:观察多宝山岩芯照片,下右图:考察铜山矿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