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O'Reilly教授一行来访并作学术报告
2018-04-20 | 作者:矿产室 | 【 】【打印】【关闭

  近日,澳大利亚Macquarie(麦考瑞)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Suzanne Y. O'Reilly教授,Stephen Foley教授和William L. Griffin教授等来我所开展学术交流与访问,共同商讨项目合作协议,并与李献华研究员、陈凌研究员、贺怀宇研究员等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   

  4月16日,Stephen Foley教授作了题为“Alkaline magma generation, deep carb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的学术前沿报告,探讨地幔在初始熔融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熔融类型,它们对地幔岩石圈组成和稳定性的长期影响,以及这些早期熔体对大陆深层碳循环的定量影响。 

  4月18日,Suzanne Y. O'Reilly教授和William L. Griffin教授分别作了题为“Geodynamic processes during heroic collisions: Integration of geochemical, microstructural and geodynamic information”以及“Super-reducing conditio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volcanic systems: Implications for the carbon budget of the deep lithosphere”两个报告。O’Reilly教授对大型橄榄岩地块进行研究,通过整合地球化学、微观结构和地球动力学信息,追踪重大碰撞复杂历史中的多个岩石圈演化事件,并对地质历史碰撞中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探讨。Griffin教授对深部地幔以及过渡带中的矿物研究表明,地球深部系统有着超还原条件。玄武质岩浆与地幔来源的低fO2流体(CH4 + H2)在高流体/熔体比下的相互作用,导致岩浆逐渐减少和脱硅,并最终导致Al2O3过饱和、金刚石的快速生长以及丰富的无定形碳的沉积。深部上地幔或过渡带的低fO2流体的流动可能伴随着许多类型的深部火山作用。

Foley教授报告现场,100多位科研人员与会


Suzanne Y. O'Reilly教授简介: 

  O'Reilly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石学及大地构造学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地球与行星学院杰出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核-壳流体系统国家卓越中心(CCFS)主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美国矿物协会会士、澳大利亚地质协会会士,曾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优秀主编引文奖、澳大利亚政府世纪奖章、NSW皇家协会克拉克奖章;先后担任多个期刊编委。她在深部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属性、岩石圈边界演化、地幔内部流体来源与性质、深部地幔对流与大陆增生、大陆岩石圈热结构及形成演化、分析测试方法的开发与建立,以及岩石圈四维时空填图等方面做出了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迄今共发表包括Nature、Geology、Nature Geoscience等文章400余篇(H-Index 79),总引用次数21000余次。 

William L. Griffin教授简介: 

  国际知名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家,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杰出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核-壳流体系统国家卓越中心(CCFS)项目主任;挪威科学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士,挪威地质协会Reusch 奖章获得者;曾任国际权威地学刊物Lithos杂志主编,现任GSAB和Lithos编委。Griffin教授是岩石圈地幔及深部地壳研究领域国际最顶尖科学家之一。在深部岩石圈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壳幔系统地球化学与动力学演化、岩浆起源和交代作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研发、矿床前景预测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Ge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H-Index 93),总引用次数38000余次。 

Stephen Foley教授个人简介:  

  国际著名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和高温高压实验学家,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核-壳流体系统国家卓越中心(CCFS)首席研究员。国际戈尔德施密特奖章(V.M. Goldschmidt Prize)获得者,德国马普研究生中心指导委员会的创始人。他在深部地壳和地幔岩石学,特别是碱性岩及其地幔熔融过程、地幔交代机制、超钾质岩的起源、地幔氧化还原过程以及深部C、N、H挥发分循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曾任Lithos期刊主编(1997-2007),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EPSL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H-Index 56),总引用次数9000多次。 


延伸阅读:  

  1.Foley S F and Fischer T P. An essential role for continental rifts and lithosphere in the deep carbon cycle. Nature Geoscience, 2017, 10:897–902. DOI:10.1038/s41561-017-0002-7(原文链接

  2. Griffin W L, Gain S E M, Adams D T, et al. First terrestrial occurrence of tistarite (Ti2O3 ): Ultra-low oxygen fugacity in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Mount Carmel, Israel[J]. Geology, 2016, 44(10): 815-818. DOI:10.1130/G37910.1(原文链接) 

  3. Xu B, Griffin W L, Xiong Q, et al. Ultrapotassic rocks and xenoliths from South Tibet: Contrasting styl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J]. Geology, 2017,45(1):51-54.DOI:10.1130/G38466.1(原文链接) 

  (矿产室 高钰涯 供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